荒田變沃野薄嶺成糧倉
走進安徽長豐縣義井鄉紅橋村村民劉志根的家,雞鴨魚肉掛滿了小院。『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後,去年收入3萬多元,對俺老兩口來說可是不少了。』69歲的劉志根說。
過去,當地因為缺水易旱,種植結構單一,很多村民外出打工,村裡2/3的耕地撂了荒。劉志根的兩個兒子在外打工,家裡的地雖然還在種,但老兩口年齡漸長,也有些吃不消了。
2016年,紅橋村啟動高標准農田建設。『通過爭取項目資金3000萬元,紅橋村整理土地416公頃,新增耕地300畝。』紅橋村黨支部書記孟凡餘說,通過整治,『小田變大田』,全村土地實現『田成方、溝成渠、路成網、澇可排、旱能灌』。
村民們將土地流轉給村集體成立的股份經濟合作社,按照『土地保底收入+績效分紅』的方案計算收入。2019年,紅橋村還引入金豐公社,進行『耕種防收售』全托管。去年,紅橋村村集體收入達到了200萬元。
『去年,紅橋村還與外地一家酒廠簽訂協議,准備大面積種植高粱。』說起今年的計劃,孟凡餘乾勁十足。
花卉促增收日子甜如蜜
『以前做碗漿水面,煮幾根大骨頭就是過年。現在雞鴨魚肉,還能有點海鮮,想吃啥就買啥。』家住甘肅省定西市漳縣三岔鎮朱家莊村的王慧蘭,聊起好日子,笑得很燦爛。
以前,王慧蘭一家四口人合種5畝多薄田,年收入不足6000元。轉機來自被稱為村裡『能人』的朱濤,他經營了一個12畝的三角梅種植園,有8個日光溫室大棚。他邀請王慧蘭等十幾名貧困戶來這裡工作,約定一天工錢80元。『沒技術、沒文化,擺弄花花草草這事兒,咱哪會乾?』王慧蘭擺擺手。駐村扶貧乾部聽說後,天天勸她,終於把她勸到了種植園。如今,王慧蘭和丈夫農忙時種地,農閑時到種植園務工,一年純收入兩萬多元,兩個兒子,一個在鎮上開鏟車,年收入3萬元,一個在南方打工,賺得更多。
『政府牽頭成立專業合作社,協助完成更多資金調配和土地流轉,帶動農戶自主發展。』三岔鎮黨委書記趙志剛說,通過技術培訓、市場對接,更多家庭嘗到了花卉產業的甜頭。
大棚暖意濃增收不用愁
清晨,內蒙古赤峰寧城縣汐子鎮齊家營子村,村民閆峰和妻子早早來到自家大棚中忙碌起來。去年9月種下的青椒和尖椒,如今正是收獲的好時候。
前些年,他家還是村裡的貧困戶。『10多畝旱地就種些玉米、雜糧,我這出去打些零工也掙不上錢。』閆峰說。2015年,為發展產業,村裡打算規模化種植青椒和尖椒。縣裡提供政策,每畝補助4000元;鎮政府協調低息貸款。縣裡還組織村民免費培訓,請農技人員到大棚裡手把手教。
2016年,閆峰的大棚投入生產,第一年青椒收入就達13萬元,全家當年就脫了貧。他主動為村民們試驗尖椒新品種,還承擔起鎮裡防火宣傳的工作,每天忙完活兒就騎著電動三輪車在村裡檢查隱患、宣傳防火知識。
2017年,閆峰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還被選為縣裡的人大代表。這兩年,他圍繞秸稈利用、貧困戶產業發展等問題建言獻策。『雖然每天起早貪黑地忙活,但能和村裡人一起脫貧致富,辛苦也值得!』閆峰露出幸福的笑容。
種好糯薏米村民乾勁足
一大早,張學群趕到村黨群服務中心的扶貧辦公室,忙著包裝起客戶剛下單的糯薏米。『抽真空,封口,再冷卻。一次兩包,一分鍾做好,很快!』張學群抬起頭,一整套動作熟練,頗有節奏感。張學群是廣東梅州市豐順縣留隍鎮葛布村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2019年來到這裡開展幫扶工作。
剛來不久,張學群常常和村民聊天,到地裡了解情況,還真發現了葛布村的『寶貝』——糯薏米。葛布村一直都有種糯薏米的傳統,但過去技術弱、規模小。張學群決定幫助村民做好糯薏米產業。他買來了拖拉機翻土,擴大了種植面積。他還找到了『地膜種植技術』,解決野草難題。
經過一番努力,2020年葛布村的糯薏米畝產量從不到200斤提高到了250斤,種植面積從不到300畝增加到700多畝。為了給產品制作有顏值的包裝,張學群又研究起包裝方式,采購了包裝設備。『原來20元一斤,包裝後能賣33元一斤。』
張學群對未來充滿希望:『糯薏米產業越做越好,村民們都希望將來再多種點。』
外賣進山來服務百姓家
帕米爾高原,峰巒疊嶂,這裡便是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我們的外賣服務中心已經與鎮裡18家餐館簽訂了服務合同,覆蓋周圍17個村,日訂單50份到80份。』阿圖什市上阿圖什鎮博斯坦村的阿吉木·阿裡普說。
前幾年,阿吉木家裡欠債不少。2018年,阿吉木的父親因病去世,2019年,母親又查出了癌癥。為了摘下貧困帽,阿吉木努力尋找商機。看著餐飲店裡不少等著打包的人,阿吉木隱隱有了方向。上阿圖什鎮有6萬餘人口,學校、行政村相距較遠。『鎮上沒外賣,居民不方便,我是不是可以嘗試外賣服務?』租店、招人、配設備、備服裝……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總工會駐村第一書記曹寶榮的幫助下,2019年底服務中心開始營業。
阿吉木送的第一單外賣,讓他最為感動。『當時是一位60多歲的阿姨點的乾煸炒面和烤肉,我快送到的時候,給她打電話讓她在家裡等著,沒想到她跑到馬路上來接我,還不停地感謝。』
新年伊始,阿吉木和曹寶榮商量著,要繼續擴大外賣服務的規模和范圍,未來還要提供家政、代駕等更多同城服務……
(本報記者朱思雄、董洪亮、韓俊傑、趙帥傑、張棖、洪秋婷、韓立群)
《人民日報》( 2021年02月24日第11版)
- 行政拘留5日!嫩江一臺球廳在疫情防控期間違規經營2021/12/13
- 聚焦阿城鄉村振興 《村裡有情況》劇組召開發布會2022/01/14
- 靳東出任中國煤礦文工團副團長 『老乾部』終成乾部2021/12/28
- 基金經理1月虧沒丈母娘1年退休金 丈母娘一年退休金是多少?202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