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看紙書、聽書……讀屏時代,你的閱讀方式變了嗎?
2020-12-18 08:32:24 來源:中新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日前媒體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統計,北京市2020年居民閱讀總指數大幅提高,達到83.62。其中,居民『個人閱讀指數』達到87.98。

  讀好書能令人眼界開闊。眼下,人們的閱讀方式也有了多種選擇:讀電子書、聽書、看紙書……當你想讀書的時候,更青睞哪種?

  資料圖:市民來到北京西單的網紅書店『鍾書閣』消暑、充電。中新社記者蘇丹攝

  你是『低頭族』中的一員嗎?

  環顧四周,候車室、通勤路上,『低頭族』似乎隨處可見。看電子書、讀新聞……對許多人來說,這是消磨碎片時間的一種方式。

  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統計,北京市2020年居民閱讀總指數大幅提高,達到83.62。其中,居民『個人閱讀指數』達到87.98;未成年人人均圖書閱讀量達到12.23本。

  今年早些時候,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主要成果公布。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成年國民的綜合閱讀率為81.1%,較2018年的80.8%提昇了0.3個百分點。

  另外,仔細分析,數字化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Pad閱讀等)的接觸率為79.3%,較2018年的76.2%上昇了3.1個百分點。

  數字化閱讀的發展,提昇了國民綜合閱讀率和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整體閱讀人群持續增加,但也帶來了紙質閱讀率增長放緩的新趨勢。

  『最喜歡讀紙書的質感』

  和身邊人比起來,『90後』陶敏的閱讀方式顯得有點『跟不上潮流』。

  2019年中國成年國民聽書的主要形式。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供圖

  陶敏發現,身邊有很多人都在看電子書,也有人喜歡聽書,確實將閑散的時間利用了起來,但她一直不習慣這樣的閱讀方式。

  『我喜歡寫東西,看到書裡喜歡的段落或者內容,習慣圈圈畫畫,在紙上記錄感受。』她有時候也會寫一寫讀後感或者短評,對她而言,這是一種記錄。

  家裡的每一本藏書,也是她精心選擇的。擔心書弄丟,陶敏給自己買的書都做了編號,比如記下書名、購買地點以及購買日期等等。書偶爾有破損,也會認真修補。

  『有人看書折頁做記錄,我也受不了。』她至今比較抗拒看電子書,『單純閱讀時,我更喜歡紙書的那種質感。』

  『我喜歡買書,但愛看電子書』

  『在快節奏的社會,隨時隨地都可以讀起來纔是獲取知識有效的方式。』『80後』涂菲如此概括自己的閱讀方式,『所以,我習慣看電子書。』

  因為喜歡買書,每次搬家,份量不輕的藏書都讓人有些怵頭,『有時收藏書像是松鼠囤松果,辛苦收集那麼多,但一個冬天吃掉的是很少的一部分。』涂菲解釋。

  她下載了閱讀軟件和各種閱讀客戶端,『等人的空閑可以看書。但太厚的紙書沒法帶;電子書的話,即使只帶手機出門,也能愉快地在起碼五六本書中選擇吧。』

  資料圖:讀者在書店盡享閱讀的樂趣。進入暑假以來,原本人氣就很旺的書店,成為上海民眾『避暑』閱讀的好去處。湯彥俊攝

  『也可以看當時的心情,選一本電子書讀。外文書可以隨時屏幕取詞翻譯。』她調侃道,『都說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那看電子書能讓抽絲抽得更快一點吧。』

  閱讀方式『更新』帶來的改變

  簡單歸納的話,除了看紙質書、電子書之外,有人認為,聽書也是一種閱讀的方法。涂菲說,老年人很喜歡聽書,特別是開車的時候,這也是一種消遣。

  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主要成果顯示,2019年,中國有三成以上(31.2%)的國民有聽書習慣。其中,成年國民的聽書率為30.3%。

  人們可選擇的閱讀方式多了,類似『碎片閱讀』的話題近幾年也出現得越來越多。有人感嘆紙質書正在失去市場,也有人覺得不用過分焦慮,無非是獲取知識的方式變了。

  針對『淺閱讀』,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長徐昇國表示,數字化閱讀方式中會有『碎片化』內容,但也有使用電子閱讀器等讀書的情況,『淺』與『深』的閱讀同時存在。

  如此說來,更值得關注的是閱讀本身。陶敏覺得,不同閱讀方式只是介質不同,重要的是讀到好書時的獲得感和滿足感,『肯多拿出時間看看書,就值得鼓勵。』(應受訪者要求,陶敏、涂菲為化名)(記者 上官雲)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