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載李子的無人駕駛『單軌列車』穿梭在田間,李子在加工車間經過自動化挑選完成裝箱,被快速運往全國各地。仙桃李讓重慶市渝北區古路鎮烏牛村的村民當上了股東,享受分紅,日子越過越紅火。
『果園務農有工錢,賣李子有分紅,還能收租金,今年我和老伴年收入能有五六萬元,日子過得嘿巴適(非常滿意)!』正在采摘李子的烏牛村村民段成芳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烏牛村黨總支書記闕興國介紹,7年前,烏牛村還是成片的耕地撂荒,老幼留守,青壯勞動力很少。看著村裡日益荒涼冷清,闕興國心裡很不是滋味。
闕興國意識到,要振興烏牛村,必須得有產業,『地還是得種,但要換個種法,靠種水稻、玉米掙不了幾個錢,得改種效益高的經濟作物』。他們選中了仙桃李,這種李子個大、味甜、品相好,很受市場歡迎。
找准了發展項目,說乾就乾。2013年,闕興國成立渝北區烏牛農業股份合作社,准備大規模流轉土地,發展集體經濟。但要說服村民把土地流轉出來沒有那麼容易。樹能結果嗎?掛果至少要3年,這期間沒有收益怎麼辦?不少村民顧慮重重。
為打消大家的疑慮,闕興國和村乾部帶頭將家裡的地拿出來入股合作社,同時以真金白銀鼓勵村民積極加入:支付土地流轉租金的同時,還僱村民從事除草、施肥、修枝等管護工作,增加務工收入。第一年就成功說服123戶村民拿出300多畝地種上仙桃李。2016年初次掛果,賣到了20元一斤,入股村民領到紅利,一畝地分到400元。
嘗到了甜頭,見到了實效,越來越多的村民主動要求入股。2017年,闕興國順勢推動『三變』改革,烏牛村3000畝土地變資產,300萬元資金變股金,參股農民變成股東,每年淨利潤的50%分紅給村民,10%作為村集體收入。
『三變』改革推動下,烏牛村仙桃李產量很快達到30萬斤,發展勢頭不錯。但是,新問題也接踵而至。
2018年夏天,仙桃李迎來采摘期,由於采摘人員短缺、冷庫建設容量不夠、銷售渠道不暢等問題,30萬斤仙桃李只賣出去12萬斤。
『產業發展不能僅靠蠻乾,各個環節都要有專業的人纔行。』獨自坐在果園裡反思的闕興國,想起自己參加過的一場鄉村振興報告團宣講會,報告團裡6名年輕人各有所長,『不如向他們請教請教!』
闕興國撥通了其中一個年輕人楊大可的電話,得知6名年輕人也正在物色創業基地。烏牛村『三變』改革已經完成,產業基礎條件好、交通便利……雙方一拍即合。2018年,6名年輕人在烏牛村成立聚牛興農業發展公司,接管合作社3000多畝土地,以資本、技術、品牌、市場與村集體經濟組織開展合作。
他們的到來,讓烏牛村面貌一新:無人駕駛『單軌列車』穿梭於田間地頭運送鮮果,LED光波變頻一體化殺蟲燈輕松捕殺害蟲,智能果園多功能管理系統控制滴灌、微噴管道,可實現果樹所需水、肥、農藥的自動化配比……
『原來農業也能這麼洋氣。』闕興國說,現代農業的發展讓村裡增加了100多個就業崗位,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銷售,今年烏牛村仙桃李僅電商平臺訂單就超過60%,預計銷售額可達500萬元。
如今,『空殼村』變產業村,家家有事乾,戶戶有錢賺,多位『90後』『00後』被吸引回村發展。面向未來,烏牛村有新打算:打造田園綜合體,發展鄉村旅游,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鄉村旅游活起來,青山綠水留下來,農民腰包鼓起來,集體經濟壯大起來。(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李華林吳陸牧)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香坊區79個垃圾分類投放站昇級 有供暖系統2021/11/01
- 《長津湖》票房超《李煥英》 暫列中國影史榜第二2021/10/31
- NBA球員年收入排名出爐 詹姆斯居首 前十名都有誰?202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