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重慶人的智慧生活
2020-08-22 20:07:37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光明日報記者張國聖、殷泓、李晉榮

  智慧,重慶的新名片之一。2017年,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戰略,被列為重慶謀劃實施的『八項行動計劃』之首;2018年,以『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為主題的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首次在重慶舉辦並永久落戶重慶;在2019年的智博會上,重慶提出了集中力量建設『智造重鎮』和『智慧名城』的目標;2020年,重慶獲批建設國家首批5G規模組網和應用示范城市……

  如果覺得這些數字和名詞略顯枯燥,就去重慶的街頭巷尾感受一下重慶人的『家長裡短』吧。在生活的細節裡,也許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大數據、智能化正在給這座城市帶來的改變。

  智慧公園:讓『未來』觸手可及

  位於重慶兩江新區的禮嘉智慧公園沿江依山而建,公園湖光山色,賞心悅目。移步換景間,隱藏在道路兩側的紅外線感知設備會隨時監測溫度,通過噴霧降溫驅散夏日的熾熱,讓游客不斷感受到『智慧』帶來的驚奇和驚喜。

  公園入口處有人臉識別智能儲存櫃,游客只需要通過人臉識別便能存取物品。入口處還有一塊『臉部分析屏』,能夠同時捕捉上百人的臉部特征,通過分析給出每個人的一些基本信息。入園時打個卡,逛完後還可以通過智能屏幕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消耗了多少熱量、心率多少等等。

  步入藝趣館,一下子如同置身湛藍的海底,鯊魚、海龜、水母等海洋動物在身邊游動,伸手去觸摸時,小魚會四散躲避,鯨和海龜還會發出聲音,好像因為被打擾了而不太高興似的。走過『海洋』,來到『陸地』和『天空』,全息投影、3D建模和雷達感應等技術的綜合運用,讓人能夠沈浸式體驗太陽系的運轉、行星和黑洞……

  2018年在重慶舉辦的首屆智博會共吸引了63萬人次觀展,2019年智博會期間日均觀展接近21萬人次。如何讓大數據智能化的種子紮根伸展,在展會閉幕後讓人們仍然能感受到『智慧』的魅力?

  以『綠色+智能』的理念融合山水景觀、建築空間設計和各類智慧應用場景打造的禮嘉智慧公園,目前已集聚5G館、藝趣館、雲尚體驗中心、雲頂集市4個場館,雲尚花海、智慧步道等25個場景和無人駕駛車、VR沈浸式設備等50個體驗項目。公園自去年8月開園以來,已累計接待游客約50萬人次。

  『所有的場景都是在體驗中展示,就是要讓人們親身感受到大數據智能化正在如何「為生活添彩」。』一位場館講解員對記者說。

  智慧醫療:『數字』匹配醫患供需

  孩子一聽說要去醫院往往會害怕哭鬧,生病的孩子一哭鬧,家長的心理負擔就更大。怎麼緩解孩子的恐懼和家長的焦慮?重慶佑佑寶貝婦兒醫院在今年6月啟動了『佑佑寶貝360°VR全景體驗服務』,家長用手機便可看到醫院5個區域、84個場所的VR全景,快速了解每個科室的位置和設施,讓孩子在家裡就能看到醫院真實可見的玩具、外觀頗有童趣的治療儀器,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幫助他們提前熟悉環境,更加輕松愉快地接受治療。

  今年6月22日召開的重慶發展數字經濟推進大會,明確提出了打造『智造重鎮』、建設『智慧名城』的『五年目標』。重慶的『智慧名城』建設,到2025年要基本實現『智慧生活全民共享、城市治理全網覆蓋、政務服務全渝通辦、重慶宜居全域美麗、數字經濟全面融合、信息設施全城連接』。

  智慧醫療是重慶兩江新區建設『智慧名城』的重要內容,今年計劃將轄區內4家醫院建成互聯網醫院。『我們正與相關監管平臺進行對接調試,預計很快就可以成為名副其實的「互聯網醫院」。』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相關負責人說,互聯網醫院建設的重點,就是將線下的醫療、教學、預防保健和康復養老等優勢服務拓展到線上,為更多的患者提供在線諮詢、在線復診、在線處方等服務。

  『比如患者在家通過人臉識別就可以建檔、掛號,還可以向醫生發送文字、圖片、語音等信息,或者通過視頻聊天線上諮詢、就診,藥品也可以直接配送到家。』兩江新區第二人民醫院有關負責人介紹,互聯網醫院建設使號源管理、醫生排班、問診復診管理更加『數字化』,患者歷史病例的『大數據』也讓醫生的問診更加精准,讓患者的就醫需求和醫院的醫療資源智能匹配、高度契合。

  智慧小區:『智能』品質生活

  『我和妻子選擇在這裡買房落戶,最看重的就是這個小區優美的景觀和智能的生活。』今年6月纔從外地搬來重慶的於耀對記者說。

  於耀夫婦新入住的龍湖兩江新宸雲頂小區,是重慶首批『智慧小區』之一,也是重慶首個三星級『智慧小區』。業主通過小區的App可以在線報事報修、在線繳費、在線購物,與鄰居交流,還可以預訂服務、預約體檢,查詢市裡、區裡、街道、社區和物業發布的各種信息。

  2018年搬來雲頂小區的呂花蕾是第一批入住的業主。作為『資深住戶』,她覺得小區的『智慧』已經完全和自己的日常生活融為一體。『我平時喜歡在小區的亭子裡和鄰居一起練瑜伽。用手機連上亭子裡的藍牙音響就可以播放音樂,音響覆蓋范圍不大,聲音也柔和,既方便了我們,又不影響別人。』呂花蕾說。

  2019年以來,重慶按照『雲聯數算用』要素集群的思路,從滿足人們追求品質生活、實現個體發展、改善社會保障的現實需求出發,在重點領域集中打造『智慧名城』十大應用場景,推出了線上教育、線上醫療、線上文娛和『全天候監護』『勢力預警圖』『佔道自動報』等一批『小切口、大民生』的智能化創新應用,推進『智慧小區』建設。像雲頂小區這樣的重慶市智慧小區,兩江新區已建成42個。

  隨著『智慧名城』建設的推進,重慶正優化拓展智慧小區服務平臺,以智慧小區為基本單元融合醫療、教育、交通、治安、商業、基層政務和社會服務,實現各領域共建互享,讓居民享受到更好的智能化民生服務。

  《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22日01版)

責任編輯:楊金光
【專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