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興國西站,感受立面造型設計的站房所體現『將軍故裡』的肅穆威嚴;在興國革命紀念館,聆聽經歷數次『圍剿』仍紅旗漫卷的革命史詩……8月18日,由中央網信辦網評局及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宣傳部聯合舉辦的2020年『發現最美鐵路·紅色昌贛憶初心』網宣活動走進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發現團成員循著革命先烈足跡,探尋紅色文化根脈。
巍巍井岡山,滔滔贛江水。贛南革命老區是我們黨開闢早期革命根據地的地方,也是萬裡長征的出發地。在這塊紅土地上,興國是一個讓歷史無法繞開的地方。現在,昌贛高鐵的通車標志著江西紅色勝地進入高鐵時代,也為興國經濟社會發展插上了騰飛翅膀。
昌贛高鐵助發展,紅色基因奏響鏗鏘鐵韻。作為黨和人民軍隊的根,革命老區曾在革命戰爭時期做出重大犧牲。蘇區時期,興國全縣23萬人口中參軍參戰的就達8萬多人。飲水思源,我們要永遠銘記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更要全力支持老區蘇區加快發展。作為交通運輸的『先行官』,鐵路就是最硬性的發展支橕。昌贛高鐵為『將軍縣』繞了一個彎,建設中增加了兩座長度超過10公裡的隧道,為此增加投資40多億元。一條高鐵讓興國拔節成長,既縮短了它與周邊大城市的時空距離,也促進沿線縣市區域功能開發,更帶動『精准扶貧』項目實施。『送錢送物,不如開條致富路』,讓發展紅利潤澤這塊帶著紅色基因的土地,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捨我其誰的擔當。
將軍故裡聽過往,紅色故事彰顯時代價值。將軍縣、烈士縣、蘇區模范縣……僅有23萬人口的興國,在戰火紛飛之中獻出了有名有姓的烈士23179名,更有在血與火的考驗中誕生的56位開國將軍。在對紅色故事的聆聽之中,世人更感懷於興國人民為新中國的建立,為中國革命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鐵石相擊,必有火花。正是革命前輩敢於迸發出對抗黑暗的強大力量,纔有當今指引我們走向復興的勝利之光。而從戰爭角度來看,能當將軍的戰士,必定是敢於衝鋒在前、奮勇拼搏,並就此立常青基業。撥開歷史的煙雲,將軍故裡的過往至今仍覺風雷激蕩——『不畏艱難、一路凱歌,迎向復興的曙光』,這樣的價值觀念放在任何時代,都是能引領風氣之先、成就不朽之功。
革命老區覓情懷,紅色文化傳承愛國精神。站在時光軸上深情回望,總能感到『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的精神力量。視線從興國縣投向更廣袤的革命老區,『人民軍隊的搖籃』江西省會南昌、『中國紅色革命的搖籃』吉安井岡山、『共和國的搖籃』贛州瑞金……在這一串串閃耀歷史星空的紅色稱謂裡,任何人都能讀懂革命老區對這個國家無悔貢獻與執著付出的愛國情懷。也正是因為『愛國』這種中華兒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懷,纔能在紅土地上『喚起工農千百萬』,點燃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開闢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的中國革命道路。傳承是力量的賡續。在新時代的道路上,我們依然要激揚愛國情、強國志,去不斷奪取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紅色昌贛憶初心,踏上征程擔使命。2019年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到贛州考察調研,強調要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舉旗定向,號角吹響。沿著贛南革命老區而行的這次高鐵探訪之旅,沿途美景固然美不勝收,然而大家更多地是探尋革命道路的精神傳奇、思考建功立業的精神密碼。昨日步履之艱,今日闊步向前,明日昂首挺胸——在時間的變動不居之中,恰恰蘊藏著我們要挖掘的紅色精神與愛國精神。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再出發,道路依舊紅!(謝偉鋒)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香坊區79個垃圾分類投放站昇級 有供暖系統2021/11/01
- 《長津湖》票房超《李煥英》 暫列中國影史榜第二2021/10/31
- NBA球員年收入排名出爐 詹姆斯居首 前十名都有誰?202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