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荒灘地墾出度假村
2020-08-10 17:11:14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作者:吳凱 李治國 陸敏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瀛東村,被稱為『崇明島上第一個迎來日出的村莊』。該村1985年開始圍墾,從曾經『潮來一片白茫茫、潮退一片蘆葦蕩』的窮灘僻壤,變成了如今花果飄香、魚蟹滿塘的美麗鄉村。

  記者近日來到上海市崇明區陳家鎮瀛東村采訪時,村民施考泉正在院子裡乾家務。『我們村子裡有95戶人家,一共238人。』施考泉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全村人幾乎都住在統一修建的獨棟別墅裡。

  談起30多年來的變化,施考泉非常感慨。當年,他腳下的這片土地還是灘涂,在老書記陸文忠的帶領下,6名『勇士』成為第一批圍墾開拓者,而施考泉就是其中之一。『剛剛完成圍墾的時候,什麼都沒有,這些年真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施考泉說。

  在瀛東村的村史館,一組數字可以說明很多:1986年,人口32人,人均純收入1100元,村總資產12.9萬元;2019年,人口238人,人均純收入3萬元,村總資產近1億元。

  在施考泉看來,瀛東村的變化是一步一個腳印乾出來的。1985年,瀛東村老書記陸文忠做了一個極為大膽的決定:圍墾灘涂,向荒灘蘆葦蕩要地。一罐咸菜、200元錢、6個人,就是首次圍墾的全部『配置』。到1994年,瀛東村先後圍墾出4000畝地,為日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建村那天起,我們就堅持發展集體經濟。』施考泉說,瀛東村在圍墾之後,就開始發展養殖業,養魚為瀛東村賺來了『第一桶金』。隨後瀛東村與時俱進,進行產業結構調整,轉型發展旅游業、服務業。2014年,瀛東村推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開了崇明區的先河。2017年,瀛東村與崇明旅投公司合作,對原有旅游景區進行改造,增添了兒童娛樂和親子活動設施;新建了50多畝采摘園,種植葡萄、梨、桃子、火龍果等水果,鄉村旅游的質量不斷提昇……

  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村民們的收入構成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就拿我自己來說,我在村門市部打工,一個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我們加入的瀛東經濟合作社,每年有6000多元分紅股金;我已經超過55歲,每個月還有960元的養老金;另有每月300元的糧食補貼。』施考泉說,算下來一年有6萬元左右的收入,是名副其實有『薪金+股金+養老金+糧金』的『四金農民』。

  漫步在瀛東村的旅游度假區,一棟棟別墅坐落其中,每到節假日周末,常常被預訂一空。如今的瀛東村仍然在『小步快跑』,不斷昇級。『每隔一段時間來我們村,你都會發現新變化。』施考泉自豪地說,30多年來,瀛東村憑著艱苦創業的精神,逐步建設起一個令人矚目的美麗村莊。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的加快推進,讓瀛東村迎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相信以後的日子會越過越紅火。(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吳凱李治國陸敏)

責任編輯:楊金光
【專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