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在內蒙古自治區考察時提出,實現綠色發展,關鍵要有平臺、技術、手段。五年多來,內蒙古依托科技手段、產業驅動,書寫出了一幅又一幅草原經濟新圖景。一粒草種、一片草原,帶動一方百姓走向小康生活。
在這片草原上土生土長的王金強放牧已經16年了,最近兩年,他的放牧生活輕松了不少。現在,他不用在一萬多畝的草場上風吹日曬的追著牛羊跑,而是足不出戶,在家裡,通過北斗衛星定位技術,實現遠程放牧。通過在頭牛上安裝定位傳感器,可以清晰看到自家牛群的位置。節省了精力,養牛數量也翻了一番,到了200頭。

內蒙古烏拉蓋管理區烏拉蓋牧場布林分場牧戶王金強:對我這個管理一般哪有點問題,從平臺上面全發現了,還有牛的生長記錄,有時候從這上面都能看見。

給王金強的放牧生活帶來便利的是烏拉蓋管理區引入的肉牛產業智慧服務平臺。資金投入全部由政府承擔,牧民通過手機App可以查看草場載畜量的動態數據,實時了解到市場價格的變動等。

內蒙古烏拉蓋管理區烏拉蓋牧場布林分場牧戶王金強:以前沒有這個東西的時候,我們銷售的價格市場價在一萬左右吧,但是有這個以後,我們出售種牛啥的各方面,有的牛高達到兩三萬,對我們收入,幫助都相當可觀了。

草畜平衡大數據平臺技術負責人高俊剛:看到的這個版塊,整個烏拉蓋地區,比如綠色的,今年大概這裡草產量增加了12%,這個就預示了這塊草場整個草產量是上昇的,我們能及時通知到這家的草場,可以增加他的養殖數量,所以通過對整個全域衛星遙感能指導他的生產。我們草原上講三生,生產、生活到最終大的生態保護要有機地結合起來。

沒有科技助力,生產、生活和生態的平衡很難保障。『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歌謠裡所唱的美麗草原,由於長期、過度的生產活動,草原生態一度遭到嚴重破壞,作為牧區賴以生存和發展最基本的生產資料,草原,僅靠大自然的修復和人類生產活動的退出,已經很難恢復。

游客:之前比較荒涼,來過兩次後,覺得沒意思就沒再來了。

給這片草原帶來改變的是一顆顆小小的草種。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蒙草集團,提出實現綠色發展,關鍵要有平臺、技術、手段。要探索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情地情的綠化之路。

蒙草生態集團董事長王召明:符合地情,這個地情這個詞我還是第一次聽說,特別有哲理。這個地情就是包括這兒的土地氣候,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更養的一方的植物。

隨後幾年間,蒙草集團的研發團隊深入草場,針對不同經緯度,科研人員建立了種子數據庫,收集本土植物種質資源信息6萬餘條,通過科技手段,不僅修復了多個草場的生態環境,還通過與貧困地區合作,建設種子培育基地,帶動農牧民脫貧奔小康。內蒙古武川縣,曾經有名的貧困縣,六年時間,通過科技助力,流轉了8000多畝乾旱荒地,如今這裡成為了鮮花遍野、可以耕種的良田。

內蒙古武川縣耗賴山鄉政府書記智建鋼:老百姓從這裡增收將近一百萬,涉及到三百多戶,人均增收2000多元。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阿爾巴斯蘇木呼和陶勒蓋嘎查牧民額定烏拉:現在正是水草豐美,牛羊肥壯的時候,我也過得很開心,現在城裡人都羡慕我們,有新鮮的空氣和綠綠的大草原。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香坊區79個垃圾分類投放站昇級 有供暖系統2021/11/01
- 《長津湖》票房超《李煥英》 暫列中國影史榜第二2021/10/31
- NBA球員年收入排名出爐 詹姆斯居首 前十名都有誰?202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