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看呼倫貝爾大草原牧民生活變了樣:草原有了網,手機能放羊
2020-08-02 13:29:50 來源:新華社  作者:安路蒙 賀書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1日電 現代化牧場,手機上放羊,住磚瓦房,牧民變股東……內蒙古草原牧民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正悄然發生變化。盛夏七月,記者深入呼倫貝爾大草原腹地,探訪新型牧民的新生活。

  牧場能監控,手機實時放牧

  在距離新巴爾虎左旗70公裡外的牧區深處,牧民蘇尼爾坐在家中愜意地欣賞網絡電視,院外矗立著一個網絡接收器,監控攝像頭正對著草場上的牛羊,打開手機App,就能『實時放牧』。

  內蒙古牧區地廣人稀,在蘇尼爾家居住的貢諾爾嘎查,牧戶之間最遠相距十幾公裡。由於地處偏遠,這裡一度手機信號非常不穩定,有時接打電話都要跑到附近山頭上去,寬帶網絡更不用提。空閑時間,農牧民除了喝酒無事可乾;外出上學、務工的孩子,走了就不願回來。

  2019年以來,新巴爾虎左旗與內蒙古廣播電視網絡集團合作實施公共文化服務與新型智慧牧區建設項目,采取有線無線融合網的方式,確保95%以上的牧民實現網絡覆蓋,著力補齊牧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落後的短板。

  如今,孤獨單調的牧區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很多像蘇尼爾一樣幾乎『與世隔絕』的牧民看上了電視,用上了手機,還享受到遠程醫療、網絡購物等服務。即使在疫情期間,牧區的孩子也能上網課,一點兒沒耽誤學習。

  『我家有3300畝草場、200多只羊、20多匹馬,自從裝了無線網絡和牧場監控系統,即使不在現場,也能隨時從手機上查看牧場情況,再也不用追著羊群跑來跑去了。』蘇尼爾滿意地說。

  牧場現代化,牧民也參股

  牧民米吉格道爾吉家的草場,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右旗克爾倫蘇木芒來嘎查,佔地8000多畝,卻沒有一個網圍欄的影子,一眼望不到邊。

  『網圍欄都拆了,以前分割成蜘蛛網一樣的草場,重新整合成一片,恢復了四季輪牧。』米吉格道爾吉說。

  近年來,內蒙古部分牧民自發組織,拆除網圍欄,把草場和牲畜入股,小范圍地進行游牧。

  芒來嘎查便是內蒙古牧區現代化試點建設中的排頭兵。2019年以來,芒來嘎查逐步拆除網圍欄,整合了39萬畝草場、5800多頭(只)牲畜,248名牧民加入芒賚畜牧專業合作社,成了股東和社員。

  『現在一兩個人就能放近千只羊。』米吉格道爾吉說,更大的好處是,實現了轉場輪牧,有利於草原生態保護。

  現代化牧場的建設還解放了人力。牧民阿拉登倉曾經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後,他將自家的180只羊交給合作社統一放牧,自己靠著多種經營,去年純收入11萬元,還完了貸款,脫了貧。

  克爾倫蘇木黨支部書記韓永利表示,碎片化的草原整合了,牧民們開始以新型股份合作的方式走到一起,實現了現代畜牧業與傳統草原游牧文化的有機結合。

  蒙古包變磚瓦房,牧區富又強

  傳統印象中,大草原上的牧民都住蒙古包。記者卻在鄂溫克族自治旗阿拉坦敖希特嘎查的阿日斯楞、特日格樂家看到,這對90後夫婦的婚房是170平方米獨立的磚瓦房,歐式家具、開放式廚房、抽水馬桶等一應俱全,如樣板間般乾淨時尚。

  只有窗外一望無際的草原,纔讓人意識到原來這裡是牧區。

  『現在很多年輕牧民都住這樣的房子,跟城裡沒兩樣。』難以想象,眼前滿臉幸福的阿日斯楞,其實是個孤兒,幾年前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多虧黨和政府的政策好啊!』阿日斯楞由衷地說。當初就是在國家政策的吸引下,在外打工的阿日斯楞返回牧區,參加了政府提供的牧民技術培訓,發展起養牛、養馬產業,年收入20多萬元,不僅脫了貧,還娶了媳婦。

  『城裡有的我們都有,城裡沒有的我們也有,現在的牧民生活很幸福!』阿拉坦敖希特嘎查第一書記哈斯托雅親眼見證了牧區翻天覆地的變化。牧民家裡有車、城裡有房,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還通了自來水。近些年,有的牧民還會在空閑時間到外地旅游。『這就是小康生活。』哈斯托雅笑著說。

  草場生態環境持續好轉,牧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不斷改善,牧民增收渠道有效拓寬……一幅牧區美、牧業興、牧民富的小康生活新圖景,正在內蒙古大草原上鋪開。

責任編輯:遲灝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