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閉幕後,李克強總理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點贊部分城市率先松綁『地攤經濟』。中央文明辦也明確表示,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不將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推進『地攤經濟』健康發展順應了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滿足了市民多元化需求,也增加了就業崗位,是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題中應有之義。做好『地攤經濟』與人民群眾生活並存的城市治理考題,需著力在優化『放、管、服』上下功夫,為保障民生、促進就業、刺激居民消費和經濟恢復帶來新活力,也為城市帶來更多最撫凡人心的『煙火氣』。
『放』,既要應放盡放,又要穩步有序。『地攤經濟』連接著以就業為代表的民生,由於其門檻低、不用承擔店鋪租金壓力,放開馬路擺攤限制對於發揮『地攤經濟』就業『蓄水池』作用和加快經濟社會復蘇、繁榮城市活力具有重要意義。在保障安全、不佔用盲道和消防通道、不影響市容、不噪音擾民、不污染環境的前提下,可以適當放寬佔道許可條件。同時,應以精細化思維做好前期工作,認真做好科學全面論證,確定哪些路段可以放開、哪些時段能夠放開,明確哪些行業屬於鼓勵、准許,限制地攤經營的范圍,確保放得穩步有序,防止其『野蠻生長』,避免給道路交通安全和社會秩序帶來風險隱患。
『管』,既要依法依規,又要溫情溫度。在城市治理慣性思維中,『地攤經濟』有一些負面標簽,如噪音擾民、影響交通安全、商品質量安全無保障、產生垃圾破壞城市環境等,讓城市管理者和廣大市民『談攤色變』,但人們反對的並非『地攤經濟』本身,而是其失序混亂的狀態。允許臨時佔道經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市管理難度,相關部門要主動建立健全攤點攤區設置引導、攤主清潔衛生責任、群眾投訴現場快速處置等管理機制,維護良好經營秩序。同時要看到,在每一個攤主背後,可能是一個賴以為生的家庭,承載著創業的夢想,對『地攤經濟』的管理要本著人性化原則,處理好『情、理、法』的關系,對經營者做好教育引導,對可能出現的矛盾以充滿人情味的方式進行化解,在一定條件下對輕微違法行為給予容錯改正機會,避免『一刀切』執法,向市場釋放寬松政策支持的積極信號。
『服』,既要全面周到,又要創新方式。相關部門要增強精細化、科學化、人性化思維,積極做好保障服務,盡最大努力為『地攤經濟』健康有序發展保駕護航,為市場的恢復帶來新活力。要全力做好幫扶服務,在商販間開展相關行業規則培訓,幫助其解決創業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綜合運用信用管理方式,積極引導經營者誠信經營、服從管理,以更好的質量、更完善的服務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城市良好秩序。要搭建平臺、創造條件,引導攤主用好互聯網電商平臺,如食品可提供外賣、特色手工藝品可開設網店、街頭表演並同時在線上直播等,在擺攤的同時也在線上擴大影響力,增加營業收入。商務、金融等部門可聯合電商平臺,從貨源選品、數據智能、金融扶持等維度賦能,為『攤主』提供全方位的進貨和經營支持,為其降低成本、滿足融資需求、擴大產品銷路提供有效助力。(責編:趙一?;校對:張慕琪)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松北區高效運轉 防控疫情『七到位』2021/11/03
- 黃軒談從影14年心態變化 稱演員應和觀眾保持距離2021/11/02
- NBA球員年收入排名出爐 詹姆斯居首 前十名都有誰?202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