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執守方寸小屏 傾注偌大用心|『雲課堂』上的90後④
2020-05-21 16:40:42 來源:中國網  作者:曾瑞鑫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馬佳慧,上海市閔行區浦江第一小學一名普通的90後英語教師,雖然不能像『逆行者』一樣衝鋒陷陣,奮戰在戰『疫』一線,但面對這場疫情的大考,她履職盡責、不畏辛苦,執守雲端課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訴說著一個年輕教育工作者在特殊時期的使命與擔當。

  『打怪昇級』,只為上好一堂線上課

  對於馬佳慧來說,在線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也是一個新的挑戰。由於時間緊,任務繁多,又怕自己的信息技術跟不上在線教學,馬佳慧在兩天時間內突擊參與了多場在線教師培訓,從『關於教師們如何開展在線課堂的培訓』、上海市教育電視臺『教師網絡教學能力提昇』專題培訓、釘釘在線課堂培訓到上海市教師學習平臺『常用網絡直播工具使用方法』系列培訓,再到『送課上門』微課程等。雖然仍在寒假期間,但往往一整天時間都被她安排用來自我學習和充電。

  功夫不負苦心人,通過一系列的突擊培訓,『突擊隊員』、『技術小白』馬佳慧對於不同直播平臺及如何使用平臺開展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也為她今後順利開展雲課堂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很快,馬佳慧接到了第一個任務——區級微課制作。微課內容為牛津英語二年級第二學期《Module 1Usingmy five senses Unit 1 What can you see?》中的詞匯教學和兒歌教學。這也是馬佳慧第一次參與區級微課制作,整個過程挑戰重重。從課程設計的角度來說,既要基於課標和學生年齡特征,也要考慮到全區不同學習能力學生的接受情況,可謂困難重重。

  馬佳慧第一時間與所在教研團隊進行磨課,確立單元和分課時教學目標、語用任務、教學活動過程設計等。從微課制作技術角度來說,老師自身要熟練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從前期的PPT、動畫制作到後期的錄音、錄課、剪輯等信息技術運用,馬佳慧都是邊學邊用,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五六個小時。

  由於微課錄制對於周邊的環境要求較高,白天錄制經常會有雜音。為了達到錄音的最佳效果,馬佳慧只能選擇晚上十點以後再進行錄課,不知不覺中就錄到了半夜。在一次次與區教研員、校英語教導的溝通過程中,馬佳慧不斷優化微課的教學過程、精煉教學語言。歷經數稿後,終於在不斷的打磨下,與其所在團隊的微課形成了『在線微課資源庫』,並上傳到了『學習強國』App。

  『教學』、『教研』兩手抓,在戰『疫』中成長

  三月,『十八線女主播』正式上線了!如何在在線教學過程中明確落實教師的差異化教學?如何在在線教學過程中突出不同學情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一系列問題隨即而來。

  作為四年級組的教研組長,馬佳慧秉承著『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的理念,在第一時間利用釘釘平臺與四年級組的英語老師們進行了視頻會議,即雲在線教研活動,分別從如何備課、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和答疑解惑、如何設計作業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和研究。集眾人智慧,取長補短。

  非常時期,老師們依然堅守『教學』、『教研』兩手抓。每晚八點,馬佳慧已經准時守候『空中課堂』,在提前觀看了明天的課後,隨即進行備課、制作PPT等。即便是晚上九、十點,馬老師依然孜孜不倦地設計著明天的線上教學內容,力求每天的線上課程有效實施。

  隔屏不隔愛,線上課堂一個也不能少

  『十八線女主播』可謂『一波三折』。剛熟練運用釘釘平臺進行在線教學,馬佳慧又遇到了非常棘手的問題:如何提高在線作業批改效率?她一直在嘗試不同的在線作業批改方式,力求最有效的方法。首先,她利用釘釘群的家校本發布作業,學生可拍照上傳自己的筆頭作業,也可發布朗讀視頻、語音等口頭作業。由於學生數量較多,一一進行打字反饋作業情況的效率較低,所以馬佳慧又開始嘗試運用釘釘語音講解、視頻講解等功能,有效解決了在線上課時間緊、學生操練少的矛盾。學生們拍照上傳的默寫、練習等筆頭作業,經常模糊不清、『五花八門』,馬佳慧批改作業的『陣地』也從手機轉移到iPad,又轉移到電腦上。她調侃說:急需一瓶眼藥水!

  隨著在線課堂的實施,馬佳慧發現,班級中出現了『失聯』的小朋友,不參與在線課堂互動、也不交作業,對於老師發給她的消息也是置之不理。但馬佳慧不想放棄這個孩子,她一次又一次地給家長發消息、打電話詢問孩子的情況,最後終於與孩子接通了電話。在馬佳慧的不斷鼓勵下,孩子逐漸參與到在線課堂。線上教學雖不如面授方便,但正是在這樣的多重挑戰和互動下,師生關系變得越來越緊密了。

  馬佳慧始終相信: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她期待著,春暖花開之時,再與孩子們相聚課堂!

責任編輯:遲灝
【專題】青春蓬勃力量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