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異鄉非異客』——緬甸青年中國留學記
2020-01-17 14:56:30 來源:新華社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天津1月17日電題:『異鄉非異客』——緬甸青年中國留學記

  新華社記者宋瑞

  用鉛筆在白色臉譜的中軸線上簡單勾畫幾筆後,池特選取藍綠紅三色顏料,將毛筆充分蘸滿,提筆懸腕,略顯稚嫩的筆法勾勒出藍色眼眶和臉頰,用綠色描畫額頭和下巴,再將紅色花紋點綴眉眼周圍。

  1月14日,天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教師聶瑞辰在課堂上教留學生畫臉譜。新華社記者宋瑞攝

  在天津大學的一堂京劇臉譜教學課上,一面個性化的京劇臉譜從緬甸留學生池特筆下誕生。『藍色代表孟加拉灣,我的家鄉在緬甸西南部,面朝大海,而紅色代表中國,熱情友好,綠色代表著環保。』池特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介紹著自己精心制作的臉譜,並戴在臉上進行展示。

  25歲的池特是天津大學的大四學生,學習土木工程專業。2015年,一份來自中國的錄取通知書成為池特的新起點,那時,池特還是只會說一句中文『你好』的緬甸學生。

  1月14日,池特(前)在聽老師講解如何畫臉譜。新華社記者宋瑞攝

  『八九歲時,我對中國的第一印象源自在緬甸熱播的電視劇《西游記》,神通廣大、能騰雲駕霧的孫悟空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池特說,屏幕下方配著緬語字幕,但聽到的卻是漢語,漢語獨特的發音讓他覺得很有趣。

  而後,因為酷愛李小龍、成龍的功夫電影,池特對緬甸的鄰居中國愈發向往,學習中國語言和文化的想法不經意間就在他心中生根發芽。

  在緬甸一位老師的幫助下,漢語『小白』池特用英文成功遞交了來中國的留學申請。『家人沒覺得我能成功,但拿到錄取通知書時,他們都非常激動,為我驕傲。』

  1月14日,池特(前)在課堂上畫臉譜。新華社記者宋瑞攝

  池特躊躇滿志地開啟了異國的求學之旅。在中國的第一年,池特上中文課、與中國學生交流、看中文電視劇、唱中文歌,一心撲在漢語學習上。此外,學剪紙、畫國畫、篆刻、編中國結……凡是與中國文化有關的課程,池特都尤為期待。『中國文化很多樣,在課上可以親自動手體驗,創造美的東西,過程很有趣。』

  後來,對『一帶一路』倡議在緬甸的先導項目——中緬油氣管道項目有一定了解的池特,特意選擇了攻讀土木工程專業,他希望將來有機會參與到更多中緬合作建設項目中。

  1月14日,池特(前)在課堂上畫臉譜。新華社記者宋瑞攝

  池特說,用中文學習專業課很困難,但在老師同學的幫助下,他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中國的學習生活,『中國老師非常親切,看到我在課上皺眉頭,他們會放慢速度講解,幫助我加深理解。我還與中國同學相約一起去圖書館上自習,就像一個大家庭』。

  除學習外,體驗中國美食也是池特的『必修課』。他說:『緬甸人飲食偏酸辣,我在中國喜歡上了麻辣香鍋和麻辣燙,還嘗了從沒吃過的北京烤鴨、小龍蝦,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來中國之後,到西安看兵馬俑、去內蒙古大草原騎馬、享受湖南張家界的綺麗風光,池特每到一處都會通過照片和視頻記錄下來,『轉播』給遠在家鄉的爸媽和朋友。

  『來中國留學不只是學習,到每一個地方旅行都能留下珍貴的回憶,行萬裡路體驗中國多樣的民俗風情,纔更能感受到中國的魅力所在。』池特說,『我身邊有越來越多的緬甸朋友渴望了解中國,有的還向我諮詢了申請來中國留學的方式。』

  天津大學國際教育學院院長李鏘說,天津大學已累計培養了來自15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3萬多名學生,其中,近5年累計培養緬甸留學生近240名。

  『今年是中緬建交70周年,學院將以此為契機,積極策劃中緬學生交流活動,為包括緬甸在內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更多具有全球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學生。』李鏘說。

  談及未來,池特雄心勃勃。『我希望繼續在中國讀研究生,學好土木工程專業,參與到中緬合作的大項目中,成為中緬交流的使者。』池特說。

責任編輯:焦志明
【專題】習近平對緬甸進行國事訪問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