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上海11月6日電題:與『世』偕行共贏未來——從進博會看中國『入世』20年
新華社記者
20年前,多哈灣畔,世界貿易組織迎來中國。
20年後,浦江奔湧,八方賓朋共赴『進博之約』。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不斷擴大開放,激活了中國發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經濟的一池春水。』在第四屆進博會開幕式主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這樣講述中國入世20年。
對歷史最好的紀念,是創造新的歷史。以20周年為新起點,世界將見證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以更寬廣胸襟與世界攜手共贏。
在守信踐諾中擁抱世界跨越發展
一把木槌,一支簽字筆,在本屆進博會舉行的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專題展上,這兩樣展品引人駐足,將觀眾思緒拉回20年前。
2001年11月10日,多哈灣畔,隨著會議主席卡邁勒手中『入世槌』落下,世貿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通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決定。中國入世,標志著中國改革開放進入歷史新階段。

人們在第四屆進博會上參觀(11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李響攝
一位當年在多哈親歷中國入世歷史時刻的嘉賓如今來到進博會現場,感慨萬分:『入世後,中國開放步履鏗鏘,創造的發展奇跡是當時很多人都想不到的!』
一招棋活,滿盤生輝。
20年來,中國以開放促改革,經濟實現飛速發展——

這是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南廣場(10月3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蔣中呈攝)
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六位上昇到第二位,貨物貿易從世界第六位上昇到第一位,服務貿易從世界第十一位上昇到第二位,利用外資穩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對外直接投資從世界第二十六位上昇到第一位。
這樣的變化讓人感慨:20年前,中國1天進出口貨物115.6億元,現在只要3個多小時;20年前,中國1小時消費4.8億元,現在只要6分多鍾;20年前,中國1分鍾創造GDP0.21億元,現在只要7秒鍾……
『中國入世是一個裡程碑。』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行長馬可說,從此,中國更充分地融入世界經濟,實現了發展奇跡。

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參加第四屆進博會上海招商路演暨消費品展區展前供需對接會的一名參展企業工作人員(左)向參會嘉賓介紹產品(7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方?攝
『入世已被證明是中國和現代世界歷史上最重要的經濟事件之一,它為中國和世界創造了一個雙贏的結果。』世貿組織前副總乾事易小准在進博會期間舉行的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高層論壇上這樣評價。
20年來,中國守信踐諾、邁向更高水平開放——
全面履行入世承諾,中國關稅總水平由15.3%降至7.4%,低於9.8%的入世承諾;中國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規2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19萬多件,激發了市場和社會活力。

施工人員在第四屆進博會展館內為一家機器人企業布置展臺(10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方?攝
世貿組織前總乾事素帕猜說,中國的入世承諾是所有成員中最深入、最廣泛的,不僅在原有基礎上放寬了貨物和服務市場准入,而且在某些領域達到更高水平。
今天,站在進博會場館裡,可以切身感受到入世給中國帶來的巨變。
今年是聯合利華連續第4年參加進博會,展覽面積為歷年最大。『聯合利華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企業之一,累計在華投資超過30億美元。中國不斷擴大開放的實際舉措,更加堅定了我們對中國市場長期投資和發展的信心。』聯合利華中國公共事務總裁曾錫文說。

上海晨景(11月3日攝)。新華社發(劉德功攝)
回望20年,入世之初,國內外不是沒有過疑慮和擔懮,但中國卻以實際行動作出回答。
『融入世界經濟是歷史大方向,中國經濟要發展,就要敢於到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加入世貿組織、不斷擴大開放的中國在大海中遇到過漩渦,遇到過風浪,但卻在歷經風雨中持續發展壯大。
在美美與共中同世界共享機遇
本屆進博會剛開幕,美國化工巨頭陶氏公司就已提前預約參加下一屆。
『中國經濟正以更可持續的方式發展,這將為我們帶來更多機遇。』陶氏公司亞太區總裁彭叡思告訴記者,『我們將繼續投資中國、深耕中國,與中國共同發展。』

參展人員在第130屆廣交會現場(10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劉大偉攝
中國在開放中發展,世界在中國的開放中受益。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入世20年,中國經濟總量佔全球經濟比重昇至17%以上,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30%左右。
中國入世如何影響了世界?一組數據或可提供觀察視角:
自2001年以來,中國貨物出口量增加7倍多,進口量增加約6倍。自2008年以來,中國成為最不發達國家的主要出口目的地。

參展人員在第130屆廣交會現場(10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劉大偉攝
中國商品出口到全球各地,世界各國商品飛入中國尋常百姓家——一個敞開懷抱的中國,不僅促進了全球產業鏈資源的優化配置,也為全球消費者帶去福祉。
拉美駐華使節代表團團長、烏拉圭駐華大使費爾南多·盧格裡斯在本屆進博會一場分論壇致辭時感嘆說,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是世界上與北京相距最遠的國家首都之一,中國的現代化對烏拉圭都能產生影響,那麼對世界其他地區的影響不言而喻。

載箱量可達2.4萬標准箱的『現代商船阿爾赫西拉斯』輪靠泊在青島港前灣碼頭(2020年4月2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李紫恆攝
如今,進博會已成為海外商家在中國的熱門『打卡地』。本屆進博會有來自127個國家和地區的近3000家參展商亮相企業展,國別、企業數均超過上屆。進博會參展商高漲的熱情正是中國與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印證。
『事實證明,中國入世走的是一條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共贏之路。』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說。

三亞國際免稅城(2020年4月4日攝)。新華社發(張麗芸攝)
這樣一條人間正道,越走越寬。
連續4年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金融、汽車等領域開放力度不斷加大;海南發布全國首張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開放程度超過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的承諾……中國對外開放持續跑出『加速度』。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行長金立群(右)在北京亞投行總部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10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李賀攝
分享機遇的中國成為外商眼中的投資熱土。中國美國商會2021年度商務調查顯示,近三分之二會員計劃2021年增加在華投資。不久前,美中貿易委員會發布報告稱,九成以上受訪企業過去一年在華業務保持盈利,超過40%的企業計劃加大對華投入。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如果說,入世初期是中國更多享受發展紅利,那麼近年來和在未來,各方越來越明顯感受到的是中國對世界的貢獻。
在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中貢獻中國智慧
近段時間,幾則重要消息的發布吸引著國內外目光——
9月16日,中國正式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
11月1日,中國正式申請加入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
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將正式生效……

中歐班列(渝新歐)布達佩斯直達班列在重慶團結村站准備發車(2020年6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唐奕攝
在新冠疫情起伏延宕,世界經濟艱難復蘇,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背景下,中國的一系列行動,體現了對多邊貿易體制和自由貿易的堅定支持。
『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是國際貿易的基石』『中國支持世界貿易組織改革朝著正確方向發展,支持多邊貿易體制包容性發展,支持發展中成員合法權益』,在第四屆進博會上,習近平主席主旨演講中鏗鏘有力的話語,向世界傳遞了重要信號。
堅定支持多邊貿易體制,參與完善國際經貿規則,中國行動有目共睹——
圍繞世貿組織改革,提出中國立場和主張;深度參與貿易政策審議,推動增加多邊貿易體制透明度;積極參與中小微企業、電子商務等世貿組織成員普遍關注的新議題討論;加大對發展中成員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成員援助力度……

『上海號』中歐班列從上海首發,駛向德國漢堡(9月28日攝)。新華社記者丁汀攝
『如果沒有中國,世貿組織就無法稱之為一個世界性組織。』世貿組織總乾事伊維拉說,中國不僅在世貿組織核心活動中愈發活躍,還幫助世貿組織新成員更好融入多邊貿易體系。
『中國以實際行動證明,多邊貿易體制能夠並且確實能夠促進發展。在疫後經濟復蘇中,中國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並推動建立一個更強大、更包容和更公平的多邊貿易體制。』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秘書長蕾韋卡·格林斯潘說。
打造開放型合作平臺,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主張彰顯擔當——
迄今,中國已同140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亞投行成員從創始之初的57個發展到104個,『朋友圈』不斷擴大;有著『鋼鐵駝隊』之稱的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超4萬列,成為各國攜手抗疫的『命運紐帶』……

這是位於上海浦東新區世博園區的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總部大樓(9月2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方?攝
一個多月前,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永久總部大樓在上海浦東新區正式交接,標志著這家國際多邊金融機構進一步『紮根』中國。
本屆進博會上,有90家來自33個最不發達國家的企業選擇參展,將蜂蜜、咖啡等特色商品推向中國市場。中國提供的進博會這一全球公共產品正為更多不發達國家帶來發展機遇。

這是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9月8日攝,無人機全景照片)。新華社記者毛思倩攝
20年前,中國作出順應歷史潮流的正確抉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勇敢邁向世界。
20年後,在新的起點上,中國將以更開放胸懷擁抱世界,與世界共創合作共贏的美好未來。(記者於佳欣、何欣榮、劉紅霞、潘潔、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