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功勛長存『後衛師』(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
2019-07-06 10:31: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先烈精神千秋頌,英雄浩氣萬古存』,在廣西灌陽縣水車鎮修睦村,一座墓碑上刻著這樣一副挽聯。墓裡長眠著渡灌江時犧牲的18位紅軍烈士,人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只知道他們屬於『英雄後衛師』——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

  自中央紅軍長征以來,紅三十四師一直擔負著全軍總後衛的重任。1934年11月27日至29日,紅三十四師奉命扼守在灌陽文市、水車一帶,成功遲滯了敵軍的瘋狂尾追和側擊,為掩護黨中央、中革軍委和主力紅軍渡過湘江起了重要作用。

  接著,紅三十四師奉命前往楓樹腳接防,在水車渡灌江時,遭敵軍飛機轟炸,犧牲200餘人。完成掩護任務後,通往湘江的道路被全部切斷,紅三十四師孤軍留在湘江以東,陷入敵軍的包圍。

  1934年12月3日,趕往湘江途中,紅三十四師在全州文塘遭敵軍伏擊堵截,與敵激戰,傷亡慘重,師政委程翠林等將士犧牲。時任紅三十四師第一??團團長的韓偉在回憶文章中寫道:『部隊走投無路,被迫東返,在龍塘、新圩又與敵進行激戰,再次遭到傷亡……』此後,師長陳樹湘召集師、團乾部召開緊急會議,作出兩個決議:第一,從敵人薄弱部位突圍出去,到湘南打游擊;第二,萬一突圍不成,誓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後一滴血。

  陳樹湘率餘部向湘南突圍。擔任掩護任務的第一??團,大部分犧牲,小部分流散。『我父親完成最後的掩護任務,率部突圍,最後實在是突圍不出去了,命令大家分散潛入群眾之中,他自己和幾位同志在興安和灌陽交界的山脊上跳了下去。』韓偉之子韓京京說,他的父親和兩位戰友幸存下來,但有3位同志當場犧牲。

  1934年12月7日,陳樹湘率餘部離開廣西進入湖南,此時僅剩200餘人。此後,他們遭敵襲擊,陳樹湘腹部受重傷,在擔架上繼續指揮戰斗,不幸在道縣落入敵手,他乘敵不備,用手絞斷腹部傷口露出的腸子,斷腸明志,時年29歲。

  63歲的俸順喜曾任灌陽縣民政局局長,他的父親原名童旺揚,是紅三十四師的一名師部勤務兵,福建長汀縣人,17歲參加紅軍。跟隨陳樹湘長征進入湘南後,受傷的童旺揚被道縣壽雁鎮空樹岩村一位盤姓村民所救,改姓盤,在那裡生活了6年。後入贅灌陽一戶瑤族人家,改名俸旺桂,於1984年去世。

  『我父親突圍負傷,得到好心人的掩護和救治後活下來。』在全州縣安和鎮,第一?一團三營營長李大棋的兒子李德明說,1960年李大棋去世後,家人將他安葬在大口岩村後豆子坪山上,『他說在這裡,能夠看到戰友們犧牲的地方。』

  紅三十四師以巨大犧牲,換取主力紅軍的西進。『犧牲烈士很難確認身份,到今天只找回1040個名字。』韓京京說。

  10年前,韓京京遵照韓偉遺願,在湘江畔為這6000名將士立了一塊『無字碑』(上圖。本報記者劉佳華攝),石碑基座上書:『你們的姓名無人知曉你們的功勛永世長存為掩護黨中央、中革軍委和主力紅軍在湘江戰役中犧牲的紅三十四師六千閩西紅軍將士永垂不朽』。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