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在廣西全州縣紅軍長征戰斗遺址走訪,85年過去,戰斗的硝煙早已散去,但在紅軍當年戰斗過的地方,紅軍的故事仍在村民口中代代相傳。
1934年11月底至12月,紅軍長征經過廣西,與國民黨追兵展開殊死戰斗,除新圩阻擊戰、腳山鋪阻擊戰、光華鋪阻擊戰等較大規模的戰斗外,在興安、全州和灌陽一帶的山嶺密林間,也留下了許多當年的戰斗遺址,僅在全州縣就有土橋戰斗遺址、石塘仙人橋戰斗遺址、楊梅山戰斗遺址、安和文塘戰斗遺址等。
今年86歲的唐培祚是全州縣?塘鎮金雞嶺村人。『戰斗結束後,我的爺爺三兄弟幫著掩埋了紅軍遺體,二爺爺唐啟臣因為會看病,還幫忙照料了一名紅軍傷員。』唐培祚回憶說,後來因為有人告密,二爺爺還被國民黨抓進牢房,三個兒子到處借錢纔『贖回』了父親。
根據黨史資料,金雞嶺村曾是湘江戰役中中央紅軍右後翼第15師防守線上的一個點。紅15師第44團駐紮金雞嶺村以東不到1公裡的土橋村,其中一部分就駐守金雞嶺村。
『二爺爺雖然因為收治紅軍被關了大牢,但他並不後悔。』唐培祚說,『我二爺爺說,紅軍住在村裡但不進村民家,不擾民,還幫村民乾農活,挑水砍柴,累活重活搶著乾。』
紅軍戰士紀律嚴明,與百姓親如家人。在全州縣石塘鎮石塘圩有一座風雨橋,當地人聽祖輩父輩們說,1934年紅軍搶渡湘江在石塘圩前後經過了五六天,都不去百姓家裡,晚上就睡在百姓屋檐下和風雨橋上。
石塘圩距離全州縣城24公裡,是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鎮,東可至湖南道縣,往西可經興安至桂林,往南連接灌陽到廣東,往西過全州縣城到永州,是紅軍長征途中一個重要集結地、補給站和宿營地。據黨史專家介紹,1934年11月27日,中央紅軍縱隊和紅五、八、九軍團先後進入石塘鎮,『紅軍不擾民,不動老百姓一針一線。部隊一來就寫標語,發傳單,演出文明戲、小話劇,宣傳中國共產黨的宗旨和紅軍政策紀律,當地一批青壯年後來都跟著紅軍走上了革命道路』。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在石塘鎮天坑群一帶采訪時,偶遇一位名叫黃天水的老人。他給記者講述了一段紅軍用剪刀換紅薯的故事。『我爺爺講,當年紅軍經過村裡的時候,有個小戰士太餓了,就挖老百姓地裡的紅薯吃。一個紅軍乾部發現後,嚴厲批評了小戰士,並把自己的一把剪刀送給了老鄉。』黃天水說。
『那個時候,剪刀可珍貴得很,村民收了剪刀感覺很不好意思,從地裡又挖了許多紅薯送給了紅軍戰士。』黃天水說,自己還聽過村裡老人講紅軍幫老百姓乾農活的故事,『我們村裡人都說,紅軍紀律最嚴明』。(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陸敏童政)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賓縣年中『擂臺賽』賽出發展加速度 『菜園革命』助力鄉村振興2021/08/13
- 風波男星深夜宣布:告別演藝工作2021/08/15
- 32支球隊參與北京首屆『社區杯』八人制足球賽決賽階段角逐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