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江西贛州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裡長征從這裡出發,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不朽的豐碑。這塊鑄就光榮的土地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牽掛和關懷。2012年6月28日,國務院正式出臺《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乾意見》。贛南蘇區振興發展上昇為國家戰略,今天的贛南蘇區經歷了怎樣的發展變化?

在江西贛州的華屋村,有17顆讓華屋村人80多年來一直精心守護的松樹。

85歲的華從祁老人從未見過自己的父親,80多年前,他的父親和兄弟二人與同村的15個青年一起參加紅軍,臨行前每個人在後山種下了一棵寄托思念、表達信念的松樹。父親走後一個多月,華從祁出生了,但是父親再也沒有回來。

17名參加紅軍的年輕人,最終全部犧牲在長征路上,年齡最小的只有15歲。贛州這片紅土地上,僅有名有姓的烈士就達到10.82萬人。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幾十年來這裡卻仍然處於貧困狀態。

由於房子太小,每到春節,華從祁老人在外打工的6個兒女只能輪流回家過年,從未真正團聚。

2011年12月31日,習近平同志在《贛南蘇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調查報告》中作出重要批示:『贛南蘇區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如何進一步幫助和支持贛南蘇區發展,使蘇區人民過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應當高度重視和深入研究』。批示中字裡行間飽含著對贛南人民的深情。

2012年4月10日,帶著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深情和使命,國家42個部委149人組成聯合調研組,奔赴贛南實地考察。同年6月,《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乾意見》正式出臺,一股春風開啟了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宏偉實踐。華屋從此也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5年春節,在改造好的華屋村,華從祁老人家終於有了第一張全家福。

國家的支持,政策的推動,改變的不僅僅是華屋的村容村貌,還有老百姓創業的精氣神。華從祁在外打工二十多年的兒子華水林也回到了家鄉,承包政府新建的蔬菜大棚,對接電商實現訂單式銷售。2018年瑞金脫貧摘帽時,華水林還當選為優秀脫貧示范戶。

80多年過去了,17棵青松越發挺拔,它的故事也已經成為華屋紅色旅游的一張名片。當年17位烈士為民謀幸福的信念,已經轉化為新時代華屋人創造美好生活的動力。
國家對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支持,不僅有改善民生的輸血,更少不了提昇動力的造血。

2016年,不靠海、不沿邊的贛南蘇區,卻建成了全國革命老區中唯一一個對外開放的內陸口岸。這個創新探索,來自於國務院出臺的《若乾意見》中『支持贛州南康家具等產業基地建設』這樣一句話。

正在施工擴建的綜合性查驗口岸。整個工期只有短短的20天。對於建設部負責人朱經明來說,贛州港的發展就是離不開速度和激情。沒有任何建設港口的經驗,在短短幾年間,贛州的廣大乾部群眾讓贛州港全面融入『一帶一路』開放大通道,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式發展。

給朱經明這些乾部奮斗動力的,還有老區人民對贛州港建設的全力支持。朱經明曾經參與了贛州港鐵路一期的拆遷工作,親身經歷了如同當年蘇區人民支持紅軍一樣的場景。

朱經明負責拆遷的向陽村就是蔡啟康的老家,當初蔡啟康第一個積極響應拆遷,不僅拆了他家的老宅子還有他當時正在經營的幾間廠房。兩年多過去了,蔡啟康曾經住了幾十年的土坯房正在變成一棟棟嶄新的樓房。蔡啟康的新廠房也即將投產,這裡將安裝最先進的數控機床和環保設備。

贛州國際港的建設,真正打開了贛南蘇區對外開放的大門。依托贛州港,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木材進入南康,家具則銷往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南康家具產業由2012年的百億產值,迅速攀昇到了2018年的1600億,成為全國最大的實木家具生產制造基地。外貿企業由原來的3家發展到今天的近500家。

《若乾意見》出臺近7年來,國家層面支持贛南蘇區的政策文件達到192個,39個部委派出121名乾部掛職對口幫扶,236項相關政策事項已基本落實。贛州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貧困發生率由26.7%降至2.45%。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全省首推 哈經開區、平房區發布首批『免申即享』事項清單2021/08/19
- 牛!小伙推倒2萬多張多米諾牌再現38個奪金時刻2021/08/10
- 32支球隊參與北京首屆『社區杯』八人制足球賽決賽階段角逐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