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西藏卓拉哨所:在雪域雲端為祖國守防
2019-05-21 15:05:48 來源:央視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央視網消息:在距離北京4000多公裡的西南邊防線上,有一個海拔4687米的卓拉哨所,每年封山期長達8個月,含氧量不到內地的三分之一,從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一茬茬青年官兵就常年駐守在這裡。下面,讓我們跟隨記者一起走近雪域高原那個『掛在天邊哨所』,去感受戍邊官兵的超常意志和堅韌品格。

  5月的內地鮮花盛開,但卓拉山口依舊冰雪覆蓋,記者跟隨部隊的醫療小分隊一起前往卓拉哨所。車隊沿著正在拓建的盤山公路向上攀昇,植被越發稀疏,積雪也逐漸多了起來,在距離哨所還有近5公裡的路段,車隊被阻斷無法前行。

  步行到卓拉哨所,要翻越三個陡坡,第一個是近70度的陡峭雪坡,在厚達幾十公分的雪地裡向上攀爬,考驗著大家的體力和意志。

  陡峭的山坡,深厚的積雪,稀薄的空氣,我們走的這條路是半個世紀以來卓拉哨所的生命補給線。

  2018年建成的索道,基本保障了哨所的物資補給,也讓我們能夠輕裝前行。不過,高海拔、低氣溫、惡劣的自然環境,還是給初上卓拉的記者一個狠狠的下馬威。

  人群中第一個掉隊的是攝像王添昊,他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

  攀爬3個多小時,聳立在山脊之上的卓拉哨所映入眼簾。卓拉,藏語意為『怪石壘成的山峰』,因矗立在雲端,又被稱作『掛在天上的哨所』。醫療小分隊到達後來不及休整,就忙碌著為哨所官兵體檢。

  改變的不僅僅是醫療條件,還有硬件設施。這棟三層保溫哨樓,有陽光棚、洗浴室、存儲室、娛樂室,並配備暖氣、風能發電等設施。但永遠不能改變的是高原惡劣的自然環境。

  在卓拉哨所,讓官兵們心有餘悸的不只狂風暴雪,還有不期而遇的雷暴。

  哨所官兵告訴記者,卓拉只有兩個季節,冬季和大約在冬季,這裡『地無三尺平,風無一日停』,極目之處只有黑白兩種顏色。我們無法想象,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設哨以來,一代代戍邊軍人是如何在這個『生命禁區』堅守了半個多世紀。

  老兵管肇清說,當兵保家衛國是最起碼的,因為國土要有人守,這是最簡單的理由。

  老兵管肇清和吳景全曾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戍守卓拉,住坑道、吃咸菜,那段艱苦的歲月,他們刻骨銘心。

  堅守雪域之巔的卓拉哨兵換來了邊境的和平,感動著駐地村民,從卓拉駐防伊始,駐地群眾就自發地為哨所官兵背菜、送信。

  亞東縣仁青崗村村民紮西阿媽說,以前卓拉戰士很辛苦,冬天臉頰會凍傷開裂,嘴都張不開,有時候血水會將帽子頭發傷口凍在一塊,看到戰士們衛國戍邊這麼辛苦,人民群眾都來幫忙。

  在紮西阿媽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藏族群眾加入到義務為哨所送給養行列。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達哨所的公路修通,基礎設施得到根本性改變,年近70的紮西阿媽纔主動『失業』,安享晚年。

  紮西阿媽說,沒有邊防官兵守護人民群眾的家園,守護邊境線,替人民群眾站崗,我們老百姓就沒法生活在這裡安穩地過日子。邊防小縣能夠軍民一家過上這麼幸福的生活離不開黨和國家的關懷。

  每天清晨昇國旗儀式後,是執行例行巡邏任務,今天隊伍裡增加了兩位新戰士巡邏。

  武裝巡邏是哨所官兵的重要任務之一,雖然巡邏路只有4公裡,但深厚的積雪和陡峭山坡,每前進一步都需要耗費更多的體力。

  經過兩個多小時艱難跋涉,巡邏隊到達防區山口。

  4687米是卓拉哨所的海拔高度,更是卓拉哨所官兵的精神高地,在這條沒有劃定國界的邊防線上,一茬茬青年官兵用青春和熱血,捍衛著五星紅旗在群山之巔迎風飄揚。

責任編輯:孫嵐
【專題】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