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更迭:百萬農奴翻身作主人
民主改革拉開了西藏波瀾壯闊的發展序幕。
這一年,百萬農奴分到了土地、農具等生產資料,他們站在屬於自己的土地上徹夜狂歡,在熊熊的篝火上點燃地契和債約,在無垠的大地上載歌載舞,放聲歌唱。

99歲的巴珠老人(3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李鑫攝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采訪中,提到民主改革,99歲的巴珠老人忍不住哼唱起這首歌曲。分到了田地、農具和房屋後,巴珠老人當年就結了婚,靠自己的雙手過上了不再忍飢挨餓的生活。
『如果說廢除封建農奴制讓西藏的人民得到了新生,將生產資料平分給農奴,則最大限度喚醒了這片土地上人民的生產熱情。』西藏大學西藏經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圖登克珠說。
剛分到土地時,因為小孩多,達吉只能在天亮之前把家務活乾完,打理好小孩的吃穿,天亮之後再去乾農活。雖然連軸轉特別累,但老人說自己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越乾越有勁,越乾越開心』。『我現在還留著當時的土地證。』達吉老人說,『那是我們幸福生活的開端。』

克松社區村民在參加春耕儀式(3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普布紮西攝
今年70歲的山南市克松社區群眾多吉,分到土地後,每年都要看春耕的第一犁。『每次看到土地翻滾,我就仿佛看到了青稞麥浪。』多吉說,『這種靠雙手填飽肚子的踏實感,讓人格外幸福。』
生活在新制度下的人們,被新生的熱情催化出無窮的創造力,推動社會不斷向前。
民主改革後不久,年僅25歲的次仁卓嘎成為一名藏毯編織工人。『民主改革前,女性社會上沒有地位。』次仁卓嘎說,『我當上編織工人後,無比珍惜這份工作,決心一定要乾出樣子來。』憑著這份激情,次仁卓嘎後來成為拉薩市城關區地毯廠廠長,將原有的20餘種傳統藏毯圖案擴展至幾百種,帶動廠子增收數十倍。
過去由官家、貴族、寺廟上層僧侶壟斷的受教育權,也進入尋常人家,昔日的農奴和他們的後代中,一批博士、碩士、科學家、工程師等脫穎而出,很多人成為西藏各行業的佼佼者。

西藏藏醫學院碩士畢業生歡慶順利畢業(2018年6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攝
1960年,農奴後代貢布成為中國第一個登上珠峰的藏族人;1986年,農奴後代格勒成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個藏族博士;2017年,西藏培養的首批4名博士研究生從西藏大學畢業……60年來,曾經的農奴和他們的後代,沐浴著民主改革的春風,在新社會靠著自己的努力和奮斗,徹底改變命運。
民主改革讓廣大農奴站起來獲得人身自由,為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基礎。
1965年,西藏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拉薩召開,翻身農奴第一次獲得了平等的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拉開了農奴成為國家治理參與者的序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從制度上保障了西藏人民平等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政治權利和發展權利,喚醒了各族人民團結一致、集中智慧搞建設的熱情。
『我的父親是農奴,民主改革後成為西藏第一屆人大代表。』今年73歲的巴桑羅布和父親、弟弟都是人大代表,他至今仍還保留著父親的代表證。『我和父親一起在別人家打工時,無論如何也沒想到能參與到國家治理中。只有在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纔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歷史跨越:雪域高原滄桑巨變
六十年間,國家在西藏累計投入1萬多億元實施了800多個重點建設項目,青藏鐵路等一批重點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西藏與內地的距離不再遙遠;建起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等完整的現代教育體系,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0.52%;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醫療條件不斷改善、社保體系不斷完善,人均預期壽命提高至68.2歲……
封閉、保守、落後的舊西藏,飛速躍遷至21世紀的現代文明社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重要論述。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西藏各項事業進入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
如今的西藏,黨員乾部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乾部群眾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團結、進取。

赤德村黨支部黨員任務公開承諾欄。新華網雪珍攝
『我承諾打掃本組道路的衛生』『我承諾團結周圍鄰居』『我承諾帶領車隊外出務工賺錢』『我承諾幫助維修自來水管』……在阿裡地區普蘭縣赤德村委會黨支部書記次旺歐珠的辦公室裡,一面貼有村內黨員承諾書的牆壁格外顯眼。多年前,赤德村全體黨員定下了一個規矩:所有黨員都要在每年初親手寫下對群眾的承諾,力所能及地為群眾服務。
『作為黨員,無論是不是乾部,都有責任為群眾辦實事。』次旺歐珠說,『十多年來,村裡沒有一名黨員失信,每個人每年都能超額完成年初的承諾。有很多群眾深受感染,主動申請要加入黨的大家庭。』
如今的西藏,先進生產觀念落地生根,雪域高原正迎來更高質量的發展。
2016年,拉薩市曲水縣流轉土地,建起淨土健康產業園,通過集中授課、田間實訓等方式,使兩百多名農牧民群眾系統掌握了玫瑰、薰衣草等經濟花木種植技術,很多農民華麗轉身變成了產業工人。
纔納鄉纔納村建檔立卡群眾米瑪,因年齡大無法外出務工,一度只能靠喂牛、種青稞生活。在技術人員幫助下,他逐漸掌握了各類經濟作物的種植方法,說服妻子將家裡的土地全部流轉,在園區上了班。『我們倆每年僅工資收入就有八萬元。』米瑪說。
作為全國第一批農村改革實驗區,曲水縣還在探索土地改革。群眾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後,就能容易貸到款,既可以做些小本生意,又可以投入再生產。『國家政策好,我們有底氣進行探索,有信心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道路。』曲水縣副縣長侯靜華說。

2月5日,拉薩阿壩林卡社區群眾慶祝春節和藏歷新年。新華社記者覺果攝
如今的西藏,正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穩步邁進。
位於金沙江邊的三岩片區是深度貧困地區,很多群眾一度過著『三塊石頭支口鍋』的貧窮生活。脫貧攻堅實施後,針對當地『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現狀,政府將群眾搬到了林芝、拉薩等較低海拔地區。『房子寬敞明亮,住起來很舒適。』去年11月份搬到拉薩的原貢覺縣雄松鄉群眾次仁多吉說,『搬到新家之後,我開了間茶館,每天都有幾百元收入,對未來的生活很有信心。』
在中央特殊關心和對口省市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人民團結奮斗,已累計減少貧困人口47.8萬。西藏全區生產總值從1959年的1.74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1477.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91倍。2018年,西藏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萬元。
『西藏是典型的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艱巨。』西藏自治區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曾佑志說,『為了這裡的脫貧,中央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體現了對西藏人民的特殊關懷。只有在我們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體制下,纔能集中力量打贏如此大規模的脫貧攻堅戰。』

2018年12月31日,演員在布達拉宮廣場的快閃活動中演唱《我和我的祖國》。新華社記者劉東君攝
春日的拉薩街頭,車水馬龍,游人如織,讓人很難想象這裡曾經的貧瘠與落後。六十年,雪域高原滄桑巨變的歷史進程,讓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對明天滿懷期待。
『六十年的發展歷程,無可爭辯地證明了,只有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西藏纔能有今天的成績。』張雲說,『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西藏民主改革六十年的成就,堪稱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少數民族邊疆地區發展的樣本。』
西藏,正昂首闊步走向更加光明的未來。(完)
- 4月10日零時起全新列車運行圖實行2019/03/29
- 哈南多部門聯動開展拆違工作 已拆除各類違章建築440處2019/07/22
- 離婚打擊太大?宋慧喬稱下半年停工休息2019/07/22
- 模特小姐姐健身美照 這身材什麼水平2019/07/23
- 萬佳新能源推動秸稈綜合利用
- 肇東經偵大隊引導師生拒絕『校園貸』
- 全民健身律動『都城地』
- 曲敏主持召開黨政聯席會議專題研究部署棚戶
- 哈爾濱海關調研組到我市調研海關籌建工作
- 市政府與省聯通公司簽約合作建設大數據中心
- 省委政法委調研組來我市調研
- 蘭西殘聯為殘疾人開創就業新途徑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民文版出版發行
- 互聯網信息服務嚴重失信主體或將被實施失信聯合懲戒
- 多地高溫直衝40℃ 中東部在 『桑拿天』中迎大暑
- 短信陣地守不住、彈窗廣告屢關不掉…專家提建議
- 人工智能促舌尖變革 『數據』調味『算法』創美食
- 英國喬治王子萌照公開,王室第三順位繼承人6歲啦
- 安倍喜懮參半:執政聯盟贏了,修憲勢力輸了
- 高溫致法國葡萄酒減產 今年產量或創五年來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