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河北省邯鄲市涉縣河南店鎮王堡村外的公路(2018年5月29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王曉攝
這是3月5日發生在內蒙古代表團的生動一幕——
『總書記,牧民們發自內心地歡迎您到我們嘎查來!』通遼市紮魯特旗東薩拉嘎查黨支部書記吳雲波代表向總書記發出邀請。
『到你們嘎查路怎麼走啊?』總書記接過話頭,饒有興致地問。
『飛機,高鐵,都可以。』吳雲波快人快語。
『從北京怎麼過去?給我指指路。』總書記又問。
『可以坐飛機到我們通遼機場,我們開車去接您,通了高速,現在路很好走。』吳雲波話音未落,會場已是歡笑一片。
3月7日,甘肅代表團的審議,又一次引發了關於民族貧困地區交通問題的討論。
『我依然記得2013年2月3日,您沿著陡峭山路來到布楞溝村。』來自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吹麻灘小學的董彩雲代表告訴總書記,『我的家鄉還沒有高速公路,我們也想通高速公路,加快家鄉的脫貧致富。』
『甘肅還沒有通高速公路的縣有多少?』總書記問坐在身旁的甘肅省負責同志。
『甘肅一共86個縣區,還有31個縣不通高速,40多個縣還沒建過鐵路。現在有規劃,正在和有關部門對接。』這位負責同志回答道。
一番對話,讓大家的思緒回到了6年前。
那是習近平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後第一個春節前夕,他冒著嚴寒,來到古有『瘠苦甲於天下』之稱的隴中地區看望老黨員和困難群眾。
那一路,九曲十八彎。沿途所見所聞使習近平總書記深切感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是影響農業農村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也是城鄉差距的重要體現。

兩名學生在貴州省織金縣熊家場鎮小學的廁所打掃衛生(2018年10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張玉薇攝
3月8日,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再一次就相關問題作出指示:目前,要重點抓好農村交通運輸、農田水利、農村飲水、鄉村物流、寬帶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廁所,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必須補齊的一塊短板。
『是水衝廁還是旱廁?是集中化糞池還是一戶一個化糞池?』在內蒙古代表團,習近平總書記向巴彥淖爾市杭錦後旗中南渠村黨總支書記張繼新代表,關切地詢問村民室內廁所改造情況。
在福建代表團,當得知曾經去過的三明市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家家戶戶都用上了乾淨的水廁,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高興。
在河南代表團,他再次強調農村廁所改造一定要因地制宜:『條件好的和城鎮化一樣,可以搞給排水系統,缺水的地方非要都搞水廁也不實際。』
抓好『三農』工作、推進鄉村振興,落腳點就是要讓農民群眾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您當年一直親力親為推動的連家船民上岸後,都住進了寬敞的「榴房」,溪邳村的群眾搞起了漁業養殖,人均純收入達到了2萬元,實現了您當年提出的「搬上來、住下來、富起來」的要求。』福建寧德市?中?族鄉後門坪村黨支部書記雷金玉代表高興地向習近平總書記報告。
『很好!關鍵是找到致富門路了。』總書記十分欣慰。
『讓孩子就近上個好學校,找一個好的醫院看病,就地就業、不外出打工,村裡面有一個好的生態環境……』河南省濮陽縣慶祖鎮西辛莊村黨支部書記李連成代表道出了中國農民的8個夢想。
『講得很生動!』總書記稱贊道。
他對李連成代表說:『我經常到一些貧困地區去,到農村去,我總有一句話,想知道你們還需要些什麼?你今天講的這些,恰恰是廣大農民對幸福生活追求的要求,一些已經做成了,一些還在做的過程中,一些是下一步准備要做。』
從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到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補齊農村基礎設施這個短板,到夯實鄉村治理根基……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如何築牢『三農』這個『基本盤』,提出一系列明確要求。
莊嚴的承諾——
『我們的宗旨就是為人民服務,圍繞著人民群眾對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來實踐。我們這個實踐過程是一步一個腳印,一棒接著一棒往前走。』
美好的藍圖——
『我相信,隨著我們第一個百年目標的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的開啟,鄉村振興的要素會更加活躍,現代農業發展空間仍然很大,現代農村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