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在內蒙古烏梁素海拍攝的候鳥(2018年5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劉磊攝
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中始終有個『嚴』字:『我們這次來了個軍令狀,貧困地區的主要領導不脫貧不離崗。』
總書記的話語中也不忘一個『愛』字:『一線乾部捨小家、為大家,有的沒時間照顧家庭孩子,有的身體透支亮紅燈,有的甚至犧牲在脫貧攻堅一線……我們非常關心他們,也非常敬重他們。』
從精准脫貧再到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污染防治,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聚焦決勝全面小康三大攻堅戰,作部署、提要求、明方向。
談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戰略上舉重若輕、戰術上舉輕若重』。
在內蒙古代表團,總書記說:『去年以來自治區開展化債工作,取得了成效,但剩餘債務仍然較大,要加強債務化解的統籌協調,不能因此引發其他風險和不穩定因素。』
『今年年初的省部級研討班主題是如何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並不是說我們現在各種風險大到不得了了,但是我們要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行穩致遠,小心行得萬年船。』
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打得怎麼樣?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
『我們鄭州剛剛被評為美好生活城市。這是全國10萬份問卷調查,老百姓評出來的。』在河南代表團,王新偉代表自豪地說起鄭州的新氣象新變化,並邀請總書記再來中原大地考察。
『不錯!空氣質量好吧?』
『去年PM2.5比前年下降4.5%,PM10下降10.2%。』
『有很大改善,很好!後來者居上。』總書記贊道。
對農業大省河南,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提醒,要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力度,解決過度施肥、農藥過量化等問題,『這些一旦感覺到是問題,已經就是很難解決的問題了。』
在內蒙古代表團,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提及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一湖兩海』污染防治問題,強調『要對癥下藥,分別制定治理方案,既急不得,也慢不得,要按規律辦事』。
關鍵年,就要找准『關鍵點』;攻堅期,必須啃下『硬骨頭』。
抓住主要矛盾,堅持底線思維,秉持懮患意識……瞄准決勝全面小康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同代表委員們深入交流,標出了重點難點、厘清了工作思路、明確了前進方向。

在吉林省舒蘭市平安鎮,農民在稻田間觀察稻穗灌漿情況(2018年9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許暢攝
築牢『基本盤』——『現代農村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
『「饅頭辦」沒有了吧?』
在河南代表團,習近平總書記這麼一問,全場都笑了,紛紛回答:『沒有了!』
『河南人愛吃饅頭,過去鄭州有個「饅頭辦」,買不到饅頭也是個不安定因素,現在不需要成立一個專門機構了。』總書記說。
『饅頭辦』引發的話題,反映的不僅是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問題,更折射出中國人千百年來以食為天的情結。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多次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河南是農業大省、產糧大省。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總書記把關注點落在了『三農』上。
『你們耕地面積多少?』『耕地紅線多少?』『小麥畝產量多少?』『非洲豬瘟疫情在河南怎麼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連串問題。
『對像我國這樣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糧食安全一定要警鍾長鳴,不能輕言糧食已經過關了』『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要堅決遏制土地違法行為』……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大家,千萬不要在吃飯問題上得健忘癥。
『堅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延伸糧食產業鏈、提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從種植源頭到餐桌尾端、從農業前端到工業尾端,習近平總書記為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指明方向。
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
『三農』這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盤』,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始終處於重中之重的位置。
2016年和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代表團、四川代表團都強調了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性;2018年,他在山東代表團又提出『五個振興』的鄉村振興路線圖……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做好『三農』工作對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具有重大意義。
路,是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短板的一個重點。
在連日的審議中,習近平總書記三談農村道路建設,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