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龍墨,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主任,也是一名聽力師。盡管我每天都接觸聽障孩子,但當我聽到孩子經過康復訓練清晰地喊出『媽媽』、『老師』時,還是禁不住熱淚盈眶。

今年是我第7年參加兩會,也是我進入這個行業的第24年。我最大的感受是,這個系統真的很艱苦。但大家還是一直認真工作,努力讓孩子們從聽不見聲音,到能聽會說,到融入社會,到能夠唱歌,能像正常人一樣去交流。
這又是一個讓人幸福感爆棚的事業。我們老師經常說,看到孩子回來看我們,那瞬間,覺得自己付出再多都值得!

龍墨參加會議。中國青年網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宋繼祥攝
剛成為全國政協委員時,我覺得,我在聽力康復這個領域紮根多年,為聾兒群體鼓與呼是自己的責任。漸漸地,在履職過程中,我的視野變大了,由最初關注聾兒,後來關注所有殘疾兒童,進而關注整個殘疾人群體以及殘疾人工作者。這份濃濃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一直激勵我走到現在。

這些年來,政府和社會特別關注0到6歲的殘疾兒童,因為早期乾預得當的話,他們完全可以融入社會。
2009年,國家財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和中國殘聯啟動國家救助項目,到2019年,人工耳蝸入戶率接近90%!像我們中心畢業的孩子,入戶率已經接近100%!現在國家提出了特殊教育提昇計劃,特教會越來越好。

『十二五』期間,有15.37萬名聽障兒童得到免費康復訓練,18.85萬名聽障兒童家長得到培訓及康復指導,7.19萬名成年聽力殘疾人得到康復服務。我國對聽障兒童的扶持力度遠超其他國家,大部分聽損孩子的境遇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變。
在我看來,加強殘疾人康復服務,是殘疾人回歸主流社會的基礎。而回歸主流社會,這也是每個殘疾人最大的願望。


地鐵階梯邊輪椅傳送裝置蒙上的灰塵;殘疾人與健全人『競爭』乘坐直角電梯;盲道被佔,成為斷頭路……
每每看到這些,我的內心悲喜交加。助殘的硬件設施是好了,但是全社會的助殘意識還很薄弱。
2017年全國兩會,我開始呼吁全社會要重視助殘的『軟環境』:全社會要增強助殘意識,為殘疾人享受公共服務提供友好環境。

龍墨參加會議。中國青年網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宋繼祥攝
在工作中,我還發現了另一個問題。每年,有200多個聾兒來到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接受康復訓練。他們中,90%以上的孩子都符合進入普校的資格。但他們進入普校後卻會遇到一系列的麻煩,比如說,雜音乾擾。
我發現如果能將普通教室進行吸音處理,給有需要的學生配備無線設備,就會極大提昇聽損兒童的學習效率。但目前除了特殊教育學校裡有這種設備,普通學校還沒有普及。我今年的提案也會涉及到普校融合教育這一部分的內容。

建議一:建立健全普校融合教育制度、提高教育質量。
1.建立健全普校融合教育服務規范或制度。針對各類殘疾人的特點,對普校應具備的硬件設施提出明確要求。
2.通過試點運行,建立融合教育標准和評估體系,以監管教學質量。
3.建立教師激勵制度。對承擔殘疾學生教學的教師在職稱評定、津貼上給予傾斜。
4.以醫教結合的形式鞏固殘疾學生康復效果,加強對殘疾學生的學業、心理疏導等個性化關懷。
建議二:將殘疾人康復納入公共服務體系。
依靠科技創新加快康復輔具產業發展,建立基本輔助器具適配補貼制度。同時,推動更多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讓殘疾人得到更多便利、安全、實用的輔助器具和服務。

講真的,想要在這個行業裡面得到榮華富貴,根本不可能!但,總有一個原因,讓你非要去做不可!
這幾天,央視《新聞聯播》閃過一個我的鏡頭,很多家長看到以後就給我留言,說很感謝我們的幫助。我覺得就是這種信任,支橕鼓勵著我繼續走下去。
而我,也會盡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好,積極尋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殘疾人發聲!(中國青年網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張瑞玲宋繼祥盧冠瓊實習記者羅春昊虞芳瑜李沁芳韓江雪)

- 4月10日零時起全新列車運行圖實行2019/03/29
- 哈南多部門聯動開展拆違工作 已拆除各類違章建築440處2019/07/22
- 離婚打擊太大?宋慧喬稱下半年停工休息2019/07/22
- 模特小姐姐健身美照 這身材什麼水平2019/07/23
- 萬佳新能源推動秸稈綜合利用
- 肇東經偵大隊引導師生拒絕『校園貸』
- 全民健身律動『都城地』
- 曲敏主持召開黨政聯席會議專題研究部署棚戶
- 哈爾濱海關調研組到我市調研海關籌建工作
- 市政府與省聯通公司簽約合作建設大數據中心
- 省委政法委調研組來我市調研
- 蘭西殘聯為殘疾人開創就業新途徑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民文版出版發行
- 互聯網信息服務嚴重失信主體或將被實施失信聯合懲戒
- 多地高溫直衝40℃ 中東部在 『桑拿天』中迎大暑
- 短信陣地守不住、彈窗廣告屢關不掉…專家提建議
- 人工智能促舌尖變革 『數據』調味『算法』創美食
- 英國喬治王子萌照公開,王室第三順位繼承人6歲啦
- 安倍喜懮參半:執政聯盟贏了,修憲勢力輸了
- 高溫致法國葡萄酒減產 今年產量或創五年來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