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19日電(記者 李志強)『海維過年回來了!回來了!』2月1日,在河北魏縣北皋鎮楊柴曲村,村民楊文章兩口子看到兒子楊海維有些激動。過去由於家裡貧窮,楊海維在大學期間的假期裡總是忙於打工,多年都沒回家過年了。去年,大學畢業的楊海維在深圳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家裡也實現了脫貧,今年楊海維終於回家過年了。
『靶向治療』送實惠
『現如今,老楊家這貧困戶帽子甩掉了,好日子越過越紅火了!』春節前,從邯鄲冀南新區到楊柴曲村駐村扶貧的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隊長賈向東和村支書楊俊廷挨家挨戶走訪慰問群眾,來到楊文章家。『過年了,咱還得記著注意安全,電、煤氣和火都要注意,親戚來了要少抽煙少喝酒,別打麻將過度娛樂。』賈向東看到楊家人都在場,再三叮囑他們。

圖為楊柴曲村村史館外景。新華網記者李志強攝
楊文章這個一家之主身患多種慢性病,前些年大兒子楊海闖夫婦倆在外打零工收入不高,次子楊海維上大學沒有固定收入,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
扶貧工作隊在了解到楊家情況後,對癥下藥幫扶脫貧,楊家的日子從此變了樣。
楊俊廷介紹,2018年,扶貧工作隊為楊文章安排了工作量不重的公益崗位,讓他當了村裡的保潔員,每月有300元收入。楊海闖回到村裡,參加了技能培訓,又在扶貧工作隊介紹下找到了在縣城開車的工作,月收入有5千元。為保障楊家持續穩定地增收致富,扶貧工作隊又幫助楊家申請加入了全縣產業扶貧項目密植梨種植工程,以土地入股,並參與種植勞動,等梨樹掛了果,產業有了收益,就可以參與分紅。楊家的日子過得越來越有希望,也越來越有味道了。
精准扶貧暖人心
好日子是乾出來的。從2017年7月駐村第一天起,扶貧工作隊就一頭紮進村裡,在村『兩委』的配合下進行了一場村情戶況大走訪,挨家挨戶摸透實情、宣傳政策,對老百姓的困難、期望他們都一一記在心上。
村民楊五成家的屋頂破舊,工作隊就請人幫他修繕一新;楊運廣家臨街的院牆年久失修,工作隊獲悉當天就動手幫他翻砌了新牆,並粉刷一新……一件件溫暖人心的實事,讓工作隊慢慢『駐』進了村民的心裡。
馬廷俊家裡有百歲老母和九旬岳母常年臥病在床,四個孩子一個早逝、一個殘疾,馬廷俊夫妻倆疾病纏身,平時僅靠打個零工賺點微薄收入。
2017年馬家發生火災,扶貧工作隊聯系保險公司,為馬家爭取賠償金,並對馬家的破損房屋進行了修繕加固。去年,馬廷俊得了胃病,工作隊主動聯系縣醫院專家對其進行會診,病情穩定後又主動聯系邯鄲市專家,幫助其進一步治療。扶貧工作隊還為馬廷俊妻子任偉葉協調了在鎮裡保潔公司上班的工作,每月能收入700元。

圖為位於楊柴曲村休閑文化廣場中的戲樓。新華網記者李志強攝
『扶貧路上決不能落下一人』
經過半年的努力,楊柴曲村全村只剩下了最後兩戶貧困戶。『扶貧路上決不能落下一人!』賈向東的任期原本到2018年3月,但是為了完成全村脫貧的目標,他主動申請將任期延至了2020年年底。扶貧工作隊隊員堅持每周六回家,周日上班,村裡如果有事就在村裡過節假日。
產業是扶貧之本。扶貧工作隊借鑒邯鄲成功的產業扶貧模式,在村裡建成了主要生產勞保服裝的『扶貧微工廠』,帶動村裡40餘人就業,吸納貧困群眾11人,人均增收1800餘元,讓困難群眾實現了就近就地就業、脫貧增收。
建造文化廣場1個、村史館1處,打造游園7處,安裝太陽能路燈405盞,發展產業項目8個,幫辦民生實事60餘件……楊柴曲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心裡敞亮了。
2018年年底,隨著最後2個貧困戶3口人脫貧,楊柴曲村53個貧困戶全部脫貧出列。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全省首推 哈經開區、平房區發布首批『免申即享』事項清單2021/08/19
- 牛!小伙推倒2萬多張多米諾牌再現38個奪金時刻2021/08/10
- 32支球隊參與北京首屆『社區杯』八人制足球賽決賽階段角逐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