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看,今年的蝦苗長得多好!已經長到四錢了。』正月裡,江蘇省盱眙縣黃花塘鎮時集村村民萬在貴在水稻田裡忙得熱火朝天。萬在貴從全村有名的低收入農戶到如今遠近聞名的『稻蝦共生』養殖戶,春節前搬進嶄新的兩層樓房。
和萬在貴一樣忙著『豐收年』的,還有全村70多戶稻蝦共生種養『大軍』。『蝦苗不能脫水時間長,要買剛從塘裡撈出來的,大小規格也最好都一樣,這樣放到稻田裡纔好養。』春節前夕,時集村黨總支書記劉建保還專門給養殖戶們上了一課。
這些知識都是劉建保外出四處『取經』學來的。黃花塘鎮時集村地勢低窪,水面資源豐富。長期以來,農戶每年只種一季水稻,收入普遍偏低。近幾年,盱眙龍蝦遠近聞名,能不能結合龍蝦,提高稻田畝產出呢?鎮村兩級黨組織琢磨出『稻蝦共生』的點子。
稻子和龍蝦能『和平相處』嗎?村民們起初不敢嘗試。劉建保便帶著村民走出去,看看外面是怎麼做的。村裡不但組織村民參加培訓觀摩、遠教網絡學習,邀請專家上門授課,村黨總支成員還帶頭示范,每人種養規模不低於30畝,建立種養大戶微信群,及時分享新信息、新技術。

萬在貴成了村裡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從2013年起,村黨總支連續3年幫助萬在貴擔保小額貸款,扶持他稻田養蝦。去年,萬在貴僅養蝦一項年收入就有5萬元左右。
村裡有名的『蝦將軍』萬金友,也是時集村最早開始種養稻蝦的村民之一。10年前,一場大病使他的妻子癱瘓在床,在外務工的萬金友不得不回家照顧妻子。因給妻子看病吃藥,萬金友花光家裡積蓄。他學習稻蝦共生技術後,開始在自家3畝稻田裡養蝦,一年下來僅龍蝦一項就賣了3000多元。
稻田養蝦有甜頭,村民們紛紛效仿。朱文剛原來天南地北跑運輸,大半年難得回一次家。現在,他回到村裡流轉30畝地進行稻蝦共生種養,年收入八九萬元。
從稻蝦輪作到稻蝦共生,時集村村民們逐漸摸索出從清塘、消毒、放苗到投放飼料等一套精細化養殖模式,全村畝均收入增長3倍左右。
隨著龍蝦產量上昇,時集村龍蝦逐漸有了名氣,小商小販紛紛上門來收購龍蝦。市場價每公斤50元的龍蝦,通常要被商販們壓價每公斤10元。而且,每天商販們只在固定時間收購一定數量的龍蝦,養殖戶們只能被動應對。村乾部看在眼裡,急在心頭,『抱團』發展迫在眉睫。
時集村龍蝦產業黨支部應運而生。在黃花塘鎮黨委的指導下,黨支部有針對性地聯合分散種植養殖的農戶成立合作社,除定期開展培訓、技術指導外,施行蝦苗和成品蝦統購統銷模式,有效保護了群眾利益。
為幫助村民提高種養效益,時集村還爭取400多萬元項目資金,做好田間地頭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目前,時集村稻蝦共生面積已發展到5200畝,集聚村民種養戶420餘戶,年產龍蝦70餘萬公斤、優質稻米200萬公斤。村裡還與盱眙永寧糧油食品公司簽訂購銷合同,建設優質米生產基地,打造高品質龍蝦米。
為讓村民們賣龍蝦不再難,鎮村聯合投資150萬元,興建佔地6畝的時集村龍蝦交易市場和400餘平方米的冷庫。全村還在籌劃打造電商平臺,開拓新的銷售渠道。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全省首推 哈經開區、平房區發布首批『免申即享』事項清單2021/08/19
- 牛!小伙推倒2萬多張多米諾牌再現38個奪金時刻2021/08/10
- 32支球隊參與北京首屆『社區杯』八人制足球賽決賽階段角逐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