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在朋友圈感動地『雲孝順』一番,還不如平時多分配一點時間給父母
據報道,子女過完春節離開家鄉之際,無數父母將雞蛋、醃臘肉等土特產,不斷往返程子女的後備箱塞了又塞。
看一些網友曬出的話,著實讓人收獲感動:『在家隨口說了一句吃不慣那邊的饅頭,老媽就特地提前做了幾十個饅頭讓我帶上』『這是我爸給我裝的葡萄乾,家裡種的葡萄一滴農藥沒噴過,吃起來特別甜,特別放心』『打開後備箱一看,滿滿一車,大米、油鹽醬醋,生怕我在外邊受委屈,淚目』……
兒行千裡母擔懮。滿載於後備箱的,不是雞、不是鴨、不是饅頭和葡萄乾,而是父母的愛。正因為此,『後備箱的愛』纔戳中人們的淚點,也引人反思:父母對子女的愛雖不求回報,但做子女的真就不用回報父母了嗎?
近些年來,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子女,給予了父母物質上的滿足,卻忽略了情感撫慰;注重了父母的身體健康,而輕視了心理關懷。如有些子女常年不回家,電話也沒一個;有些子女每年定時定點拿點錢,就算完成了『任務』;還有些子女談及父母總是心生愧意,然後就止於心生愧意……他們都忘記了,除了送錢送物,還要在精神上、情感上、心靈上,對父母進行關愛與慰藉。
當真是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有人擺出現實困難——不是不想盡孝,而是問題太多。有地理原因,回家太周折;有收入原因,回家成本太高;還有工作原因,探親時間過短,等等。這些原因聽起來都很有道理,但為什麼同樣的困難,在遇到父母時就變得難以克服?如果你尚處於熱戀,你是否遠隔千山仍會飛到她(他)身邊?為什麼一遇到父母,我們就把分配給他們的時間變少了呢?因為知道他們不會埋怨,因為相比父母的無私,我們的愛計算得如此精細……其實,對於『後備箱的愛』,與其在朋友圈感動地『雲孝順』一番,還不如平時多分配一點時間給父母。
能回家的時候,就幫父母洗洗衣服、掃掃地;不能回家的時候,電話多打一次,微信多發一個;聽媽媽講那過去故事的時候,少那麼一點不耐煩;言語產生衝突的時候,忍住嘴不要老去頂撞;充分支持父母的業餘愛好,別拿你所謂的新觀念去諷刺和嘲笑;教會他們不要受騙上當……其實父母對子女的湧泉之恩,子女若能滴水相報,他們真的就很滿足了。
從我們嗷嗷大哭著面對這個陌生的世界開始,父母就用最大的關愛為我們遮風擋雨。每一次回家,從塞滿的後備箱都能再次感受到無私之愛,那麼,我們真該從父母的角度去想問題,寬父母之懷,盡量把歡笑帶給他們,告別『雲孝順』。
(摘編自2月13日《四川日報》,原題為《拿什麼回報『後備廂的愛』?》)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全省首推 哈經開區、平房區發布首批『免申即享』事項清單2021/08/19
- 牛!小伙推倒2萬多張多米諾牌再現38個奪金時刻2021/08/10
- 32支球隊參與北京首屆『社區杯』八人制足球賽決賽階段角逐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