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新春走基層】他用青春20年 在為城市量『體溫』
2019-02-14 22:15:05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天氣預報,我們每天都在關注,看似簡單的天氣數據背後卻是氣象員們做的大量的數據推演、判斷。

  下午三點的南京,雨依然下個不停。位於江寧的南京國家基准氣候站裡,氣象觀測員葉興榮緊盯著屏幕上的這些數據,它們和窗外的這場雨有著密切聯系。

  葉興榮說,現在的氣象觀測主要依靠自動監測設備,但每天的8點、11點、14點、17點和20點,必須做5次人工定時觀測。『現在的人工觀測項目比以前相對減少很多,現在的每個定時我們需要觀測雲、雲量、雲高,還有天氣現象編碼、天氣現象的記載。』

  1999年,21歲的葉興榮來到氣象站工作,今年是他做氣象觀測員的第20個年頭。20年的經驗積累,讓他練就了一項特殊的本領,那就是戶外的雨霧風霜,在他這裡都能變成氣象數據。

  『你看這個黑顏色的,在飄的,速度比較快的就是常說的碎雨雲,現在都是滿天的。風的話,這個可能是在二級風,二級風我們一般取中間值,大概在2米每秒。』葉興榮指著天空說。

  佔地面積875平方米的氣象觀測場裡,百葉箱、雪深儀、雨量計、能見度儀……近20種觀測設備雖然都采用了自動監測系統,但遇到雨雪天氣,對它們定時維護檢查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忙完下午的數據統計和發報,簡單的晚飯過後,葉興榮開始准備另一項工作——高空氣象探測。相比自動化程度很高的地面氣象探測,高空氣象探測需要觀測員全程參與。給探空氣球充氫氣、探空儀通電測試、拴探空繩、綁定探空儀,一套動作忙完就得半個多小時。

  葉興榮向記者介紹,探空儀用來測量大氣中的三要素:溫度、濕度和氣壓,實時傳回信號到業務機,然後通過數據處理軟件,能夠實時獲取垂直上空的氣象要素分布狀況。

  每天晚上7點15分是國家規定的進行高空氣象探測的標准時間。葉興榮開玩笑說,到了這個點,就算天上下刀子也得把探空球放出去。

  作為南京唯一的國家基准氣候站,這裡采集的數據都將上傳到國家氣象局,給全國、甚至全球的氣候觀測做參考,因此,必須確保氣象數據的准確性和連續性。看起來只要每天看看天、記記數字,但內心的壓力,只有葉興榮自己知道。

  葉興榮:『現在的工作壓力就是說,這個數據沒有啦,怎麼操作數據都出不來,這個報文也編不了,傳不出去怎麼辦?主要是急在這個方面。』

  記者:『會做這樣的夢,有時候會嚇醒嗎?』

  葉興榮:『對,這個是氣象觀測員都會有的經歷。』

  在站裡,像葉興榮這樣的氣象觀測員一共有9個,除了遇到突發的惡劣天氣,大部分時間,大家輪流值班,每輪值守,都要24個小時。安靜的辦公室裡,除了滿眼的數據,陪伴他們的只有耳邊的聲音。

  當年20出頭的小伙已經邁入中年,在工作中屢獲殊榮的葉興榮,對上小學的兒子卻有著深深的愧疚。對於氣象觀測員來說,沒有所謂的節假日。去年初,他就答應陪兒子去的一趟旅游,到現在都沒能兌現。

  『兒子說,你上夜班平常不在家,也怪我。我回去之後可能會補償一點,買點菜做點飯。畢竟每個人的工作不同,首先工作要做好,做了20年了,感情還是蠻深的。每天從自己手上通過的數字都是留做檔案的,你還是在歷史裡留下了一點點痕跡吧。』葉興榮說到。

  追風逐雨,觀察四季,致敬『城市體溫的記錄者』——氣象觀測員。

責任編輯:遲灝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