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說說新年新願望】
光明日報記者安勝藍
正值新春佳節,楊李東起了個大早,和同事一起來到武漢市漢陽區五裡墩街道的五麒裡社區,看望社區裡的老人們。『小楊來了?快進來快進來,咱們一起包餃子。』老人們特別高興,忙拉著楊李東話家常。
『你莫看他是個年輕伢,他做事蠻周到。』老人們口中的『年輕伢』楊李東,是五裡墩街道的工作人員。2018年從武漢大學碩士畢業後,他來到漢陽區五裡墩街道辦工作,對口服務五麒裡社區。一開始,居民們不太信任這個年輕人,隨著他幫助居民協調解決了一個個生活中的大小問題,居民們如今提起他都是贊不絕口。
一天晚上,武漢突降暴雪,一夜之間道路全部被積雪覆蓋。第二天清早,楊李東趕到五裡墩街道時大雪還沒停,地上的雪已堆到腳面,他與居民們一起鏟雪除冰,同時協調動員轄區單位、企業做好各自區域的除雪工作。一個上午,所有道路全部清理完畢,他又回到辦公室接著值班。『萬一有老人滑倒或者道路結冰造成交通事故,我必須迅速反應。』楊李東說。這一天過去,直到雪停,街道沒有發生任何因積雪造成的事故,他纔松了口氣,下班回家。
『基層工作要做好不容易,有的時候群眾也會不理解我們,有一些情緒,這對我們的工作能力是個考驗。』楊李東坦言。曾經有一位母親來街道為自己患重病的孩子申請補助,由於審核蓋章時間較長,這位母親意見很大。楊李東趕緊請她坐下,給她倒茶,安撫她的情緒,同時積極協調審核流程,在15分鍾內將手續辦好,交給了這位母親。『群眾不理解是因為信息溝通不到位,這時候要用服務去打動他們,聽取群眾訴求,了解群眾所想。』
談到2019年,楊李東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信心和期待:『希望一線的基層乾部能得到更多的肯定和關注,能得到群眾更多理解和信任,也希望每一個我們服務過的群眾都能滿意。』
下了這個夜班,湖北省人民醫院東院麻醉科主任孟慶濤就能回家過除夕了,然而尖利的救護車鳴笛撕破了清晨的寧靜。一個因車禍重傷昏迷的病人被抬進了急診室。病人是一名62歲的孤寡老人,全身多發傷、超重顱腦損傷,單側瞳孔已經散大,如果不及時手術,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
麻醉科的電話響起,孟慶濤接起電話。問起病人的姓名,不知道;家屬,不知道;既往病史,仍然不知道。從醫的人都明白,在這些要素都缺失的情況下做手術有很大的風險,但孟慶濤仍用沈穩的聲音回答:『好,馬上准備手術。』
整個麻醉科都動了起來,確認生命體征、檢查麻醉儀器、抽藥,每個人都在為病人的生命爭分奪秒。只用了5分鍾,麻醉准備已經就緒。在孟慶濤的指導下,主治醫生程會會和住院醫生易佳盛成功對病人實施了麻醉。這臺手術做了整整7個小時,幸運的是,手術非常成功,病人脫離了生命危險,並在術後蘇醒過來。
像這樣的麻醉手術,人民醫院東院麻醉科每天都要做60多臺,科裡一共12名麻醉醫生,平均一名醫生一天就要做5臺以上。令人意外的是,這些在手術臺上獨當一面的麻醉醫生,平均年齡僅有30歲左右,大部分人甚至不到30歲。
『我們是醫院最年輕的團隊之一,大部分麻醉醫生畢業3年後就可以開始獨立手術。』今年42歲的孟慶濤算是科裡的『老人』了,他一手帶起的這個麻醉團隊雖然年輕,技術卻一點也不含糊,迄今為止沒有出現過一起手術事故。『麻醉醫生除了麻醉,還要監護病人的術中情況,要熟悉外科創傷、內科疾病、藥物作用等等,必須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孟慶濤說。
由於春節期間多是急診手術,麻醉科每天派兩名醫生24小時值班。大年初二,輪到程會會值班,這位年輕的二孩媽媽帶上自己的大女兒一起值班。她頭上戴的手術帽印著五顏六色的小動物,格外亮麗。『這是我女兒給我挑的,工作壓力大,感覺戴上這個心情也會變好。』程會會說。
對麻醉工作,程會會有自己的心得:『等待手術時,我會和病人聊家長裡短,消除他們的緊張,等他們醒過來,手術已經做完。』而病人醒來的那一刻,也是她最開心的時候,『他們醒來第一句話往往都是「謝謝」,這句謝謝意義太重了,在病人眼中這是謝意,在我們眼中這還意味著手術成功。』
除夕的晚上,孟慶濤從家裡帶了豐盛的飯菜和餃子,去醫院與值班醫生們一起過年。聊起新年的願望,他說:『希望每一臺手術都能成功,所有人都能健康平安。』
《光明日報》( 2019年02月09日03版)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全省首推 哈經開區、平房區發布首批『免申即享』事項清單2021/08/19
- 牛!小伙推倒2萬多張多米諾牌再現38個奪金時刻2021/08/10
- 32支球隊參與北京首屆『社區杯』八人制足球賽決賽階段角逐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