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4年1月6日,北京火車站新設春節集體票辦理處,為旅客辦理春運期間的火車票。
又是一年春運,又見滾滾人流。
春運是一條回家的路。這場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周期性遷徙,是幾代中國人的共同記憶;往返於故鄉與他鄉,團圓是不變的主題。
1979年,改革開放伊始,1億人次踏上春運歸途,春運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40年來,從1億到近30億,春運規模擴大了30倍;從時速40公裡到350公裡,從『繞來繞去』到『四通八達』,中國高鐵壓縮了時空距離;從『小窗口』到『大數據』,從『忍飢挨餓』到『網絡訂餐』,從『站場』到『機場』,購票方式和候車、乘車環境天壤之別;從『鍋碗瓢盆』到『快遞上門』,從『回家』到『旅游』,人們的心態和行囊越發輕松。
年復一年,歸途的艱辛終被歸鄉的喜悅衝淡。回顧春運回家路,萬水千山皆為情。新華社發(黃鍾攝)

1997年1月18日,北京火車站售票員白滋萍為春運旅客查詢售票。新華社記者陳建力攝

2016年2月6日,南昌鐵路局福州客運段列車工作人員廖輝在春運的列車上為乘客送去熱水。新華社記者姜克紅攝
(視頻剪輯/底東娜資料來源:新華社)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全省首推 哈經開區、平房區發布首批『免申即享』事項清單2021/08/19
- 牛!小伙推倒2萬多張多米諾牌再現38個奪金時刻2021/08/10
- 32支球隊參與北京首屆『社區杯』八人制足球賽決賽階段角逐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