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世界看中國
搜 索
通訊:波黑緣,中國情——記一對中波跨國夫妻的情緣
2019-01-28 10:09: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張修智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薩拉熱窩1月27日電通訊:波黑緣,中國情——記一對中波跨國夫妻的情緣

  新華社記者 張修智

  『一切都好。』面對『當初你看上了他哪幾點』這一未能免俗的問題,阿勒瑪毫不猶豫地說。

  說這話時,平素表情有些嚴肅的她,眼中閃動著溫暖而篤定的光芒。坐在阿勒瑪身邊的高良笑瞇瞇地望著妻子,滿臉幸福洋溢。

  高良,河北滄州農村走出來的中國男子;阿勒瑪,薩拉熱窩長大的波黑女子。跨越地域、種族與文化的差異,兩人的生命軌跡,已經重疊了近20個春秋。

  1999年,22歲的高良來到波黑首都薩拉熱窩,在遠房親戚開的一家中餐館裡幫忙。此前,烹飪專業畢業的他在海南三亞一家餐館裡打工。

  1999年至2001年是薩拉熱窩中餐館的黃金時代。彼時,在薩拉熱窩的國際組織眾多,加上北約多國穩定部隊數量可觀的官兵,讓當地三四家中餐館生意風生水起。

  然而好景不長。2002年後,國際組織退潮,北約多國穩定部隊被歐盟駐波黑維和部隊代替,官兵數量銳減,而本地人對中餐接受程度又很低,中餐館生意蕭條,紛紛關門,高良的生活也隨之陷入窘境。

  不過,人生低谷時,阿勒瑪出現了。2005年,這對異國戀人締結姻緣。同年,已經有了第一個孩子的夫妻倆回到河北老家,阿勒瑪與中國公婆相處融洽。

  2007年,高良與阿勒瑪重返薩拉熱窩,盡管受到親人的接濟,但他們的生活依舊艱難。

  2012年,中國倡導的『16+1』合作機制啟動。此後,波黑與中國的經貿關系與人員往來開始不斷增多。在這一大背景下,高良與阿勒瑪於2015年開辦起自己的餐館,取名『獨一處』。

  餐館開業第一年便收支平衡。2018年,餐館交了2萬波黑馬克(1波黑馬克約合3.9元人民幣)的增值稅,僱用4名當地員工。波黑的人均月收入不足1000波黑馬克,這些看起來並不驚艷的數字,卻帶給高良夫婦實實在在的成就感。

  經歷過波黑戰爭的阿勒瑪對物資匱乏有著深刻記憶。平時,家裡的日用品都要儲備得足足的。餐館的成功讓一家人有條件過上優裕的生活,也有助於消除戰爭帶給阿勒瑪的創傷記憶,這讓高良格外欣慰。

  闖蕩波黑20年的高良,早已能說一口流利、標准的波斯尼亞語,也交了許多當地朋友。阿勒瑪的漢語也達到一般性交流的水平。

  在外多年,中國仍是高良的牽掛。每天晚上,高良都要看央視4套的電視節目,阿勒瑪也與他一起看。受父母影響,在薩拉熱窩長大、正在上學的3個孩子也都對中國有不少了解,完整地看完了電視劇《西游記》,還喜歡吃餃子。

  『我們家的餃子餡都特別大。他們3個,一次能吃60個。』高良開心地說。

責任編輯:楊金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