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象
大學考試季中的微信『自救群』
復習新套路能成賺分金鑰匙?
正值考試季,對外經貿大學的大二學生邱歡歡在開始復習之前首先要完成的一件事是進入兩個100多人的微信群。按她的話說,這是為了『自救』。
如今,手機已成了大學生活中離不開的東西,各式各樣的微信群成為大學生生活社交、討論學習、溝通愛好的主要方式。然而,在期末考試季裡,微信『自救群』也成為同學們應對種種考試的新『套路』。
流水的考試,鐵打的『自救群』
『自救群真的可以「救」我。』邱歡歡毫不掩飾地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最近,邱歡歡加入了『宏觀經濟學自救群』和『政治理論自救群』,這兩個『校級』的自救群人數分別達到了151人和133人。『臨近期末,我最關注的考試是專業課和數學課。老師曾介紹過有這些群,並且同學之間也都會互相討論群裡的好處和仍需改善的地方,所以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進了這兩個自救群,希望能對我的期末復習有所幫助。』
據邱歡歡描述,該群主要的功能就在於答疑、助教補課並發放測試題目和答案,以及同學之間互相交流考試范圍和題型,但是自己更多是接受群消息,很少真的去討論以及研究,更多的是一種『觀眾』的角色。
盡管如此,邱歡歡認為該群對自己的幫助還是很大的,該群不僅能幫助她知曉考試范圍,還能大致明確考試題型,助教能通過該群向同學發放往年的測試題,同學們可以自行下載練習再對答案。她會把不會的題型和知識點記下來並自行翻看以鞏固知識點,作為後期復習的重點部分。
2018年9月,教育部印發《關於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對加強本科教育再次『加碼』。《通知》要求,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合理提昇學業挑戰度、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要結合辦學實際修訂本科人纔培養方案,新方案要從2018級學生開始實施,持續抓4年、全程管到位。
如今,淘汰『水課』成為嚴格本科教育教學過程管理的重要舉措,在『水分』減少的課堂中,期末考試成為實打實的『硬仗』,大學生們為此拿出了過關斬將的招數,微信『自救群』就是其中之一。
中國人民大學的大二學生范小揚(化名)和同學們在期末考試通知下來的時候也自發建了『復變函數自救群』和『高數自救群』。和邱歡歡加入的群不一樣的是,這些群都是關系好的幾個同學建的小群,只有10人左右。『課程的專業性較強,加入的自救群主要是在院系內部,尤其是一個專業,專業內的學生互相幫助,針對性更強』。
『自救群』開啟線上復習『新姿勢』
當現代生活的一切都可以『線上』解決時,大學生的考試復習模式也不知不覺發生了變化。隨著『自救群』的風靡,線上復習成了這些大學生的新選擇。
『不得不說,建群是個體力活兒。』來自北京大學的大二學生古越(化名)最近為了幾個即將考試的課程和同學們建了好幾個微信群。只要把群二維碼往朋友圈中一發,一個『自救群』就會迅速壯大起來。
『各種群加起來有好幾百個人了,我也沒想到自己號召力這麼強,有的「自救群」剛建起來人數就「分分鍾破百」,為了不佔用自己的時間,我不得不把有的微信群邀請上限從100改成200。』他表示,線上復習成為同學們十分認可的復習方式,大家在群裡交流復習信息,讓自己的思路打開了很多。
范小揚所在的『自救群』是一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他表示,在該群裡,同學互相分享不會做的題目,一起交流討論,如果有人想要通宵刷夜復習的話,也會在群裡詢問有沒有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前往通宵自習室。
『平時,如果我們找到學習資源,也會義務向群裡發送,並且大家可以一起互相交流學科學習經驗和復習小技巧。在生活上,大家通過交流,可以進一步增進彼此的友誼;考完試,我們還會在群裡相約出去吃飯,共同慶祝考試順利結束。我們在考試周開始前會「劃水」或者互相調侃,分享生活瑣事,但是一到考試周的時候,大家都會變得嚴肅起來,群裡一下子學術氛圍很濃厚。』范小揚說。
而在北京理工大學的黃智鵬看來,『自救群』剛開始時因為給大家提供了復習提綱,這讓初入大學的新生有了復習的方向,大大提高了復習效率。但是這些群到後面就沒有人願意大膽地提供問題或者交流了,然後就進來了廣告黨、兼職黨,群就一個接一個變味了。
黃智鵬所在的『高數自救群』有成員80多人,是在課程期中考試之後建立的。『起初是人拉人進群,大家會分享學習資料,學習氛圍比較濃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同學結束考試後就開始吐槽學校、老師,話題逐漸偏離學科內容,最後還有未知身份的人在群裡發小廣告。但是隨著群裡的學習積極性逐漸減弱,最後我也就成了「劃水」群成員之一了』。
黃志鵬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自己以後可能不會再考慮加入類似的自救群。『因為根據以往經驗,該類群消息雖然「99+」個未讀消息,但都是一些沒有營養的內容。更希望自救群能轉移到線下,比起冷冰冰的屏幕,我更願意大家一起面對面地探討交流幫助復習』。
『自救群』並不是萬能鑰匙
如今,微信群滲入到了大學生活的每個角落。2018年《現代遠程教育研究》的題為《大學生微信成癮水平及影響因素調查》的文獻指出,981份被調查大學生的有效問卷數據顯示,30.6%的被調查大學生有10個以下微信群,43.5%的被調查大學生擁有10至20個微信群,10.3%的被調查大學生擁有30個以上的微信群。
『自救群』真的是一把通往高分的『金鑰匙』嗎?不少同學都表示,『自救群』功能多,方便了同學們復習,但需要一定的規范纔能真正起到督促學習的作用。
天津大學的大二學生武凱表示,在『自救群』裡,他會提出自己的疑惑問題,是群裡較為積極的參與者,同時也會了解別人的復習進度,從而來督促自己抓緊復習。『這樣不僅能幫助到個人的復習,在群裡大家還能組成一個臨時的團隊,給我也增添了不少的信心』。
然而,武凱表示,『自救群』是同學在考試季臨時抱佛腳的主要方式,而針對重要的專業課程,僅靠臨時『自救』是不夠的,仍需要同學們自己做好足夠的准備來迎接考試。『我認為「自救群」只會適用於少量的課程學習中,並且兼具娛樂和互助的目的,不會真的流行起來。』
對此,邱歡歡認為,『自救群』若真想起到『自救』的作用,就要有規劃地起到防止學生盲目低效率復習的作用。『我們復習群裡的助教對我們幫助很大,他會把測試題自己先做一遍,還會把重點知識用紅筆標記下來發給大家。我認為未來的「自救群」應當有助教的加入,避免群裡知識點的混亂,更有效地進行期末復習。』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葉雨婷實習生周馮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