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年6月,第一屆勞模本科班畢業留影。(第二排左五為胡建明)

1994級勞模本科班在學校進行勞動爭議模擬仲裁。

2007年,勞模本科班參加學校運動會。

2009級勞模本科班學員賈向東的錄取通知書。

2011年6月,勞模本科班赴上海、浙江嘉興南湖參觀學習。

2012年3月7日,『當代雷鋒』郭明義來學校與勞模本科班學員座談。

2017級勞模本科班班長張鵬上課時總搶著坐在第一排。
正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中華大地時,那些在工廠車間、田間地頭、商場店鋪勤勉工作的勞模們並沒有想到,他們的人生即將發生改變。
1992年,全國總工會在中組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原中國工運學院)創辦了勞模本科班,從優秀工人中選拔乾部,培養跨世紀後備人纔。這意味著,來自基層一線的勞動模范有了免費讀大學的機會。
26年,607名勞模本科班學員,607個非凡的人生。走進大學課堂,勞模們獲得的不僅是豐富的知識,更開啟了一扇通往嶄新人生的大門。
追尋勞模班走過的年年歲歲,感受勞模精神與時俱進的光彩與力量。
2017年11月25日,正值北京的深秋。有著68年建校歷史的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的校園裡,秋色正濃。紅色的楓葉、黃色的銀杏、綠色的松柏,綴滿枝頭的柿子,這一切都讓回到母校的賈向東懷念起讀書的時光。
這趟回北京,他是受邀參加紀念中國勞動關系學院舉辦勞模本科教育25周年研討會的。想到能見到勞模班歷屆校友,與老師促膝而談,一向沈穩的他激動了好幾天。
『我們1992年入學時,是個很特殊的群體,班裡的同學來自17個省(區、市),年齡最大的38歲,最小的21歲……』會議室正中的大屏幕上,已經54歲的勞模班首屆學員胡建明淡妝長發,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
胡建明,進入勞模班的時候,還是一名紡織女工,現在已是湖南省株洲市總工會副主席;賈向東,從普通的一線技術工人,成長為山西省總工會兼職副主席……一幅幅勞模前輩的老照片,一個個決定勞模班走向的轉折點,一個個通過學習獲得淬煉的勵志故事,深深吸引著2017級勞模班班長張鵬。
4年的大學生活,改變著勞模學員的生命軌跡。他們用親身經歷告訴學弟學妹:時代需要勞模,需要勞模精神。勞模要與時俱進,勞模精神要代代傳揚。
胡建明入學那年,張鵬正在部隊當汽車兵,賈向東還是一個農村娃。
參與改革開放、當選勞動模范、免費上大學……彼時的張鵬和賈向東,絕想不到這些『高大上』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2017年3月,45歲的張鵬成為了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模本科班的一名大學生。
鐵質的上下床鋪、清爽的碎花窗簾、獨立衛生間、書桌書架、臺燈電腦,還有窗外操場上傳來拍打籃球的『砰砰聲』……步入大學校園的那一天起,張鵬覺得自己走進了一個新的世界,『遲到20多年的大學夢實現了』。
張鵬出生在遼寧鐵嶺一個小鎮,從小父母離異,早早便輟學養家。1990年入伍當兵;1994年離開部隊後,他拿著僅有的1.8萬元退役津貼創業,從洗車工到服務員,從賣掉房子購買第一臺校車,到成立遼寧省葫蘆島市第一家校車車隊;從組建愛心車隊,積極參加志願活動,到搶險救災、照顧孤寡老人、資助貧困學生、免費接送高考生……依靠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張鵬,也用自己的方式傳播著『愛與溫暖』。
生活富裕了,『上大學』的念頭又開始在他心中萌動。
2016年的一天,張鵬的勞模朋友興奮地告訴他:自己要去中國勞動關系學院讀書了。
『我能去嗎?』張鵬懷著試試看的心情,找到了遼寧省總工會領導。
『你是全國勞動模范,絕對符合條件。』領導爽快地答應了。
申請入學的過程十分順利。在通過了入學程序後,張鵬如願以償拿到了蓋著『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招生辦公室』紅色公章的錄取通知書。
少年時坎坷,青年時拼搏,中年時讀書……張鵬覺得自己的日子越過越美。
入學第一天,班主任就給張鵬安排了一份『要職』——2017級勞模班班長。『張班長』很稱職,放下行李,就開始張羅著幫即將同窗四年的勞模同學搬行李,布置宿捨,帶著大家參觀校園。
『又可以結交新朋友了,而且全都是各行業的精英!』在張鵬眼裡,大學生活充滿了新奇。
勞動經濟學、勞動法、工會法、人力資源管理、計算機應用、中國工運史、世界工運史、大學英語……每堂課,身材魁梧的張鵬都坐在第一排。『給我們授課的都是學院的「大牌教師」,一定要搶個好位子。』
每開一門新課,張鵬還會做一件事——拉著授課老師在黑板前合影,然後把照片上傳到個人QQ空間,作為永久紀念。『即便以後年紀大了,我都不會忘記為自己傳道授業解惑的恩師。』他覺得,這是對老師最好的尊重。
為適應勞模特點,學校有針對性地規劃了課程設置:40門課程涉及通用素質能力、專業素質能力和專業技能三個板塊,致力於使學員在掌握社會科學基礎知識之上,在工會與工會工作、勞動關系、社會保障、企業管理與相關法律、社會工作的理論、方法和技能、企業文化等領域能夠有所專長。
結合課堂教學需要,學校還開設了『第二課堂』——定期組織勞模學員到實踐基地、廠礦企業、基層社區進行實地調查學習,組織勞模大講堂、黨員知識競賽,組織勞模學員參加大國工匠與國家創新發展論壇、大國工匠進校園等活動,不斷擴展著勞模學員們的視野。
畢業22年的胡建明覺得,4年的勞模班學習給她的人生畫出了一條分水嶺:『收獲的不僅是知識,而是頭腦裡想的東西不一樣了。』
1993年,胡建明第一次走進了人民大會堂。這年的金秋十月,勞模班學員幸運地參與了一項重要工作——為中國工會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服務。
站在萬人大禮堂裡,胡建明見到了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優秀工會乾部、著名勞模和一線職工。
『工會工作怎麼乾』『全國職工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主力軍』……大家談論的話題,為以往『只顧埋頭紡織』的胡建明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同時她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國工會的作為和工人階級的力量。
1996年,胡建明大學畢業了。『離開校門的那一刻,不是學習生涯的結束,而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帶著班主任的這句臨別贈言,懷揣中組部《關於確認中國工運學院勞模本科班畢業生乾部身份問題的批復》,胡建明踏上了回家的列車。
那一年,國有企業效益普遍下滑,許多國有企業開始了新一輪改革。其中,也包括株洲市麻紡廠。
胡建明被叫到了株洲市總工會主席的辦公室。『小胡,市總需要工會專業人纔,你這四年學到的工會學知識正好可以派上用場。不如,來市總工作吧!』主席笑盈盈地看著胡建明。
批編制、調檔案、辦手續……胡建明說,自己就這樣懵懂地成為了一名工會乾部。
她工作的第一個部門是研究室,負責信息采集和數據統計。為了寫好信息簡報,胡建明每天坐公交車到各廠走訪,『看看改制中職工權益有什麼新情況,企業工會工作有什麼新亮點』。一年後,她『用腳底板』踩出的簡報,在全國工會系統名列前茅。
每年匯總統計數據,正是株洲最冷的冬季。當時,株洲市總工會只有一臺286電腦。胡建明在勞模班學會的電腦知識正好派上了用場。她每天腳下墊著電暖爐,手邊放著電話機,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整天。幾千個數據,一點一點摳,遇到統計誤差,就挨個給基層工會打電話。
『統計數據應該反映工會工作的真實情況,特別是基層單位,如果我們的數錯了,匯總到全國總工會,可能就會對相關判斷與決策形成誤導。』胡建明覺得,自己的方法雖然笨拙,做的事情卻很有意義。
胡建明的工作得到了株洲市總工會領導和同事們的認可。很快,她當上了研究室副主任,女工部部長,幫扶中心主任,市總工會副主席。
年紀閱歷在增長,胡建明『拼命三娘』的工作勁頭絲毫不減——2002年4月,在全省創辦首家工會女職工周末學校,2010年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女職工培訓示范學校;2003年,建立株洲市總工會職工維權幫扶中心,消除幫扶盲點;2012年,成立首家勞模技術創新工作室,建立『株洲工匠』人纔庫,設立職工科技創新進步獎……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每一項工作,胡建明都拼盡全力做到最好,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做實了『娘家人』的稱號。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聚焦項目實體提供服務 通河縣全力推進產業項目落地投產2021/08/29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