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11月,42歲的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生導師潘巍峻迎來其科研生涯的『高光』時刻——帶領研究團隊歷時6年,破解了一個公認的世界級科學難題,在國際上首次揭秘新生造血乾細胞在活動物體內的歸巢全過程,登上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雜志。
《自然》雜志高級編輯兼團隊帶頭人Natalie Le Bot給出這樣的評價:『他們的研究,史無前例地揭示了造血乾細胞是如何在活動物體內實現歸巢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林則告訴記者,『這一由中國科學家獨立完成的原創性成果,是細胞命運可塑性研究在活動物體的一項成功嘗試,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具有廣泛的借鑒意義。』
令人驚訝的是,做出這一成果的科研團隊,其平均年齡只有27.2歲。在11月舉行的成果發布會上,潘巍峻公布了他事先算好的這一數字,並頗為自豪地曬出了團隊合影,上面洋溢著笑容和朝氣,『請大家看,這就是我和我的90後們!』
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時,潘巍峻說,他的身邊能夠凝聚這樣一批90後很讓人欣慰,『學術研究本身是一種值得回味的歷程,其本質是對未知世界懷有興趣,即便百轉千折,始終不失勇氣、執著與冷靜。而這些年輕人身上有這些特質。』

共聚焦顯微鏡活體觀察造血乾細胞歸巢。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聚焦項目實體提供服務 通河縣全力推進產業項目落地投產2021/08/29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