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條主線論』符合十九大報告新時代經濟改革兩個重點的規定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談到新時代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時指出,『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兩條主線論』符合上述兩個重點的規定。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完善產權制度作為今後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重點,是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繼承和發展,也是今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的著力點,包括保護知識產權、保護非公經濟財產權、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等。與此相配合,黨的十九大報告還提出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等等。
今後經濟改革的另一個重點是要素市場化配置。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放寬服務業准入限制,完善市場監管體制。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面也有新提法:『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發揮國家發展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健全財政、貨幣、產業、區域等經濟政策協調機制。』對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宏觀調控體系在財政、貨幣政策與其他政策手段協調融合方面,黨的十九大報告不再提價格政策,同時增加了區域政策。我體會,這是因為近幾年價格改革進展較快,截至2016年底,97%以上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均已放開由市場調節,因此已很難運用價格政策參與宏觀調控。而區域政策日顯重要,中國那麼大,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優化重大結構的內涵,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協調和生產力布局優化,正是宏觀經濟調控的主要任務之一。黨的十九大報告還提出,『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這次專門提出健全雙支柱調控框架,是很重要的。貨幣政策一般主要關注物價穩定,貨幣政策要不要關注資產價格變動一直有爭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美國的物價是穩定的,但是金融並不穩定,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上漲。危機爆發後的反思認為,要維持金融系統的穩定,只有關注物價穩定的貨幣政策是不夠的,還要有宏觀審慎政策。2017年7月14—15日舉行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了雙支柱調控框架。所謂宏觀審慎政策,主要是將各項金融活動和金融行為包括跨境資本流動、住房金融等納入金融監管范圍,目的是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最後簡要說說『兩條主線』的關系。中國經濟改革的兩條主線是互相促進、互相滲透的。所有制的調整和改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社會形成多元的市場主體,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在這個基礎上運行的。各種所有制經濟各自發揮優勢,取長補短,在市場上平等競爭,能夠較好地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與此同時,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能激發各種所有制經濟的活力競相發展。中國40年市場化改革使國有經濟、民營經濟、外資經濟迅速發展壯大起來,充分證明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越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就越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而市場化改革越深化,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就越能完善和成熟。
『兩條主線』沒有主次之分,同等重要。它們統一於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中。黨的十九大報告在『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小標題後,接著就說『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說明這兩個重點都是為了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由此可以說,中國的經濟改革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下沿著上述兩條主線展開的。還可以進一步推斷,中國經濟改革主要是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作為指導理論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總結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最重要學術創新成果。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聚焦項目實體提供服務 通河縣全力推進產業項目落地投產2021/08/29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