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在『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第四展區『歷史巨變』裡,一張照片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
照片中,鄧小平笑容可掬,正在親吻一個小朋友,小朋友羞澀地笑著,旁邊的人滿臉笑容。這是1986年8月20日,鄧小平在天津市咸陽北路新建居民區視察時,攝影記者於嘉禎拍攝下來的珍貴畫面。

1986年8月20日,鄧小平在天津市咸陽北路新建居民區視察時,親吻正在樓下玩耍的馬小梅。
於嘉禎曾寫文回憶當時的情景:小平同志健步走向廊下的人群,抱抱這個孩子,親親那個孩子。一位工人師傅看到小平同志如此平易近人,抱起鄰居的孩子送到小平同志面前,讓小平同志親吻。被親吻過的小朋友中,就有馬小梅。
當時,5歲的馬小梅剛從幼兒園回來,爺爺帶著她在小區的花園裡玩,『突然來了很多人,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然後就被「鄧爺爺」親了一下』。

幼時的馬小梅(右二)和父親在樓下玩耍。
這是馬小梅對當時僅有的記憶,也是她現在認為彌足珍貴的回憶。『想起來還是很激動。』馬小梅說。
馬小梅當時居住的紅橋區是天津市的老城區,人口密度大、居民居住條件差。在和群眾親切交談之後,鄧小平同志語重心長地說:『建設居民小區,人民群眾有了好的環境,看到了變化,就有信心,就高興,事情也就好辦了。』
1994年春,紅橋區打響了危陋平房改造的第一場戰役。弘麗園、千禧園、龍禧園、仁愛花園等環境優美、生活方便的居民小區建成。經過6年的努力,全區大多數居民群眾告別了低矮、狹小的平房,住進了寬敞、明亮的雙氣樓房,圓了幾代人的安居夢。

幼時的馬小梅(右一)和閨蜜在一起。
伴隨著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馬小梅在享受改革開放發展的成果中長大。
從和父母擠在一間房到110多平方米的寬敞精裝修樓房;從『三轉一響』到彩電冰箱;從不像樣的石子路到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從癟癟的腰包到挺直的腰板兒……馬小梅的身邊不斷出現新的現代化符號。
『大胡同』曾是天津商貿繁榮的象征。改革開放以來,『大胡同』從地攤式經營階段,發展到規范化、專業化的經營階段,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如今的『大胡同』已演變成為集購物、旅游、休閑、商務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商貿區。
在馬小梅的印象裡,小時候,父母大多數時間是騎自行車、擠公交車上下班。現在,為方便出行,馬小梅家裡買了汽車,平時還可以選擇搭乘地鐵低碳出行。
天津地鐵曾創造了『世界之最』——是世界上距離地面最近的地鐵,有些路段距離地面僅有兩米。
2006年6月12日,改建的天津地鐵1號線正式載客試運營,成為縱貫天津市區南北走向的主乾線。2018年,天津軌道交通推出『智慧出行』項目,9月底實現了手機二維碼『掃一掃』過閘。
『一部手機,吃喝住行都可以解決,以前想都不敢想。』馬小梅笑稱。
時過境遷,昔日的鹽鹼荒灘發生巨變,一座聚集了世界眾多知名企業的現代化工業新城區拔地而起。
昔日,鄧小平視察時,面對剛起步的天津開發區,他揮毫寫下了『開發區大有希望』。幾十年裡,天津人民不懈創造,不僅印證了這一擲地有聲的論斷,更是交出了一份『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美好,社會更加包容和諧』的答卷。
中小學規范化學校、高中示范校、具有全國水准的職業學校建設起來了;具有現代特色的廣場、公園和社區文體活動中心等公共活動娛樂場所修建好了;社區衛生設施建設、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了;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優撫安置和社會互助等社會保障事業蓬勃發展……
2002年,馬小梅在天津市駕駛員適應性體檢中心工作,當時到手工資只有600元左右。2005年,馬小梅進入母親曾工作的天津市殯儀服務總站,成為一名業務員。
剛到殯儀服務總站工作時,馬小梅經常聽到有人說『死不起』,抱怨辦喪事的費用高。前幾年,殯儀服務總站推出了3000元、4000元、5000元一站式全程文明殯儀服務,引導治喪活動向綠色、低碳、環保、文明的健康方向發展,扼制殯葬行業市場收費混亂的現象,還減輕了治喪家庭的經濟負擔。
過著『上有老下有小』其樂融融的生活,馬小梅真切地感受到,身邊年年有變化,『每一天都很精彩,一直覺得很幸福』。

11月21日,馬小梅在國家博物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於世奇/攝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每一座城市、每一處鄉村、每一個家庭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越來越多的『馬小梅』見證了改革開放的成果,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昇,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正在逐步實現。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聚焦項目實體提供服務 通河縣全力推進產業項目落地投產2021/08/29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