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技術、中國管理經驗給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大摩拉島坐落在寧靜的文萊灣東北部。遠遠望去,白色巨龍般的大摩拉島跨海大橋將小島與陸地緊密相連。大橋下,摩拉港內一幅繁忙的景象:大型集裝箱船緩緩駛入港口,一個個集裝箱被吊裝到碼頭,堆在不同區域。大量的生活必需品由此走進了文萊每一個尋常百姓家。

在『廣西-文萊經濟走廊』框架下中文合作運營的摩拉港將成為當地航運中心。人民日報記者孫廣勇攝
摩拉港項目是『廣西—文萊經濟走廊』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2月,中文兩國企業組建了文萊摩拉港有限公司,接管摩拉港集裝箱碼頭;今年7月,正式完成了摩拉港的整體接管運營。
集裝箱操作部中控主管麥克已經在這裡工作多年。麥克談起中國企業帶來的變化,文萊摩拉港有限公司成立短短幾個月後,就新增4臺集裝箱正面吊運機、3臺集裝箱堆高機等流動設備。『尤其是實現了從手動操作到電腦系統化管理的轉變,現在司機交提櫃都不用下車,通過電腦終端,就可以明確知道下一步的作業地點及作業方式。』麥克說。

摩拉港工人正在進行集裝箱裝卸作業。人民日報記者林芮攝
數字是中文合作成績的最直觀顯示:
2018年前10個月,摩拉港共完成集裝箱吞吐量93257標箱,同比增長約7%;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港口單船平均作業效率達到30.2自然箱/小時,比此前提高了50%以上;
外拖車提還櫃平均時間為25分鍾,縮短了30分鍾以上。
..........
摩拉港的變化給文萊人帶來了切實利益。文萊萬凌公司總經理邁克姆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我每個月都要從新加坡進口幾十個集裝箱,以前每個集裝箱運費大約1800文萊元(1文萊元約合5元人民幣)。現在,成本降低了,提取貨物快了很多。中國技術、中國管理經驗給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