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脫貧攻堅在涼山】生態修復讓邛海濕地『胖』起來
2018-10-31 14:46:21 來源:光明網  作者:王麗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光明網訊(記者王麗媛)奇花異草之福地,珍禽靈鳥之天堂。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幅員面積達兩萬畝的西昌邛海濕地,是中國最大的城市濕地。

  不僅是游人,連同在邛海勞作的環衛工、管理人員在海邊都滿是詩情畫意。光明網王麗媛/攝

  『瘦了』的邛海又『胖』回來了

  20世紀60年代以來,大量圍海造田、填海造塘,加之自然泥沙淤積,使邛海水面面積從正常蓄水位的31平方公裡,降至27平方公裡。

  實施濕地恢復工程後的邛海濕地光明網王麗媛/攝

  後來,隨著網箱養魚、農家樂等無序發展,也使邛海的濕地生態功能受到嚴重破壞,邛海水質一度惡化。

  歷史數據及影像監測顯示,1989年到2000年之間,邛海的面積持續縮小。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涼山州、西昌市黨委政府便將邛海的保護納入緊迫的工作議程,首先立法保護邛海生態環境,先後出臺《涼山彝族自治州邛海保護條例》、《<涼山彝族自治州邛海保護條例>實施細則》等。

  2009年以來,涼山州、西昌市堅持以『打造國際重要濕地』為目標,累計投資50餘億元,歷時達7年,分6期一步步建成。

  四川省普查辦監測數據顯示隨著濕地恢復建設項目的開展,實施了退塘還湖、退田還湖、退房還湖『三退三還』工程,2010至2015年邛海的水域面積直線上昇了11.6%,『瘦了』的邛海又『胖』回來了。

  在邛海生態保護和濕地恢復工程建設過程中,涼山州、西昌市還先後投入3.46億元,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邛海周邊可視范圍植被恢復工程,累計實施人工造林10萬畝,封山育林6.2萬畝,水土流失治理307平方公裡,每年減少排入邛海泥沙30萬噸。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金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