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四川內江開通服務熱線促進就業—— 『就業110』 打了還真靈
2018-10-31 10:41:35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作者: 鍾華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與貨車司機兼搬運工劉玉明聊天,很容易被他的快樂與滿足感染。『月工資3000多元,有「五險一金」,正常休息,工作穩定,對我這樣一個文化程度低、年齡大、技術少的人來說,真的非常滿意了!』劉玉明說,『以前沒有固定工作,家裡主要靠愛人的收入,很苦惱。』

  劉玉明是四川內江市人。他說,以前自己也到處找工作,但總是碰壁。今年5月上旬,劉玉明從收音機裡聽到介紹『就業110』服務熱線2959110的廣告,他試著打過去,接線員熱情地記下了他的姓名、電話、身份證號、求職意向等信息。『沒想到只過了幾天,就接到電話,通知我去市裡川糧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應聘,當場就錄用上班了。』

  劉玉明所說的『就業110』服務熱線是內江市政府批准設立的就業援助服務平臺。一個就業服務平臺為什麼取名『就業110』?內江市就業服務管理局局長陳偉對經濟日報記者分析說,公安110是報警電話,也是一個緊急求助電話,這裡面有兩層意思,一是緊急,二是求助。一個人失業了,沒收入了,沒飯吃了,也是很緊急的事,就得有一個求助的渠道,就需要緊急幫助解決。作為政府的就業服務管理部門,讓有勞動能力的人有工作,有收入,正是我們要努力做好的事情。

  內江市『就業110』平臺參照公安部門110指揮系統運行,市級『就業110』中心負責指揮調度,進行接件、受理、派件以及督促檢查縣區『就業110』分中心工作,縣區『就業110』分中心負責具體落實,並將落實情況在系統裡進行反饋。

  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內江『就業110』平臺提供了較大的便利,基本實現了人崗精准匹配。內江市就業局副局長、就業110中心主任張虹告訴記者,『就業110』平臺建立了包括18000多名實名登記的就業困難人員數據庫和崗位數據庫。失業人員撥打『就業110』服務熱線,工作人員根據服務對象提供的數據,在全市就業困難人員大數據系統中進行身份比對,在全市勞動力市場崗位數據庫中進行崗位推薦,且至少推薦3次,實現『3個工作日,不挑不選推薦就業』。

  『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最大好處就在於能更快更准地促進供求雙方更好匹配,使求職者能找到就業機會,使用人單位能找到需要的人員。我們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互選和推送,努力實現供求雙方的精准匹配,降低求職和招聘成本。』內江市就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同時,該局將線上崗位推送與線下招聘相結合。線上依托『就業110』平臺,實現全天候崗位發布和自動匹配,為求職者和用人單位提供專業化、信息化的人力資源服務;線下依托縣市區、街道鄉鎮服務大廳進行用工指導,結合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等活動,提高供需匹配度和簽約率。

  10月23日,記者在內江采訪時,正趕上每周二固定舉辦的現場招聘會,招聘大廳內外,聚集了數百名求職者。據介紹,僅今年上半年,全市就舉辦各類招聘會440多場,采集崗位5.4萬多個,為1.18萬人找到工作,幫助3.2萬人達成就業意向。

  對於一時難以找到相對應工作的求職者,內江市『就業110』中心則積極開展職業指導,以提高推薦成功率。中心采用了CETIC測評軟件,就像在醫院掛號看病預約專家一樣,求職者可打電話預約職業指導,中心將根據求職者個人情況安排相應的導師開展一對一指導。

  去年6月份,內江市『就業110』在原來的職業介紹、職業指導、政策諮詢三個功能模塊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精准扶貧模塊,並建立了與扶貧部門數據平臺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實現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精准快速識別,將『就業110』服務范圍從城市拓寬到農村,建立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110』綠色通道,在貧困村開發農村公益性崗位,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進行兜底安置。

責任編輯:楊金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相關新聞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