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脫貧攻堅在涼山】評論:讓網絡扶貧催生脫貧新動能
2018-10-29 19:07:50 來源:央廣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互聯網+』時代,越接近信息,就越遠離貧困。互聯網已經成為貧困地區一輛不容錯過的『高速列車』,網絡扶貧也正在催生脫貧攻堅的新動能。過去不來大涼山,不知道貧困的羈絆有多深,如今來了大涼山,纔知道互聯網帶來的蛻變有多快。在這裡,網絡和4G為深山打開了一條鏈接外部世界的天路,『互聯網+醫療』、『互聯網+農業』、『互聯網+醫療』、『互聯網+金融』、『互聯網+公益』,以及物聯網、農業無人機、VR、AI這些發達地區尚未完全普及的服務和技術,都正在這一座座深山裡生根發芽。過去涼山從奴隸社會曾一步跨千年進入社會主義,如今這片古老的土地在互聯網加持下,正在快速進入網絡新時代。

  眾所周知,扶貧不僅要靠政策扶持,更要靠內生動力。網絡扶貧致力於打通扶貧的『最後一公裡』,相比傳統的以財政投資、財政補貼和款物資助為主的『輸血式』扶貧,網絡扶貧更像是一種『授之以漁』的『造血式』扶貧。互聯網不僅激活了農村生產力,也切實打開了孩子通過網絡學習成長、青壯年通過網絡改變命運的通道。在互聯網的幫扶下,農產品得以走出山村,孩子能夠接受優質的教育,更多的工作機也隨之出現。實際上,自2016年網絡扶貧行動計劃實施以來,網絡覆蓋、農村電商、網絡扶智、信息服務、網絡公益五大工程都取得了顯著成效,讓貧困地區順利地搭上了互聯網發展的快車。尤其是網絡教育、網絡文化、互聯網醫療極具針對性地提高了貧困地區群眾的身體素質、文化素質和就業能力,為脫貧摘帽和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當前,脫貧攻堅戰已經進入『下半場』,網絡扶貧也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網絡是間接幫助,通過網絡不能立即讓農民增收、脫貧,它需要其他配套的舉措纔能把脫貧攻堅的作用發揮出來。讓貧困地區順利地搭上互聯網快車,也絕不是簡單地搭搭橋、牽牽線,教會貧困戶開網店這麼簡單。要激發互聯網釋放更多的扶貧『新動能』,就需要進一步建立完善多方參與網絡扶貧的工作機制。地方政府不能只靠自身力量單打獨斗,而是要以互聯網思維彌補扶貧工作的現有不足,引導更多的社會人士參與脫貧攻堅,發揮他們在普及網絡、電商扶貧、技能培訓、教育、宣傳、資金募集等方面的作用,讓貧困問題走向協同治理、社會共治。同時,還要進一步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因地制宜地打造出既具當地特色又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將現代科技的創新成果更快、更好地融於貧困地區各領域中,徹底拔掉產業的『窮根』。此外,還要通過互聯網推動扶貧工作由粗放管理轉向精准管理。通過大數據讓扶貧目標、扶貧措施、脫貧跟蹤更加精准到位,為每個貧困戶量身制定可量化、看得見、能落實的幫扶措施,實現『靶向治療』。

  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網絡扶貧已成為決勝全面小康的新杠杆。各地要主動借助互聯網的東風,用『繡花精神』做細、做實、做精網絡扶貧,最大限度釋放數字紅利,讓貧困群眾在網絡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真正打贏脫貧這場攻堅戰!(央廣網 方永磊)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