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星6000』在6000米海底拍攝到的生物
在返航途中的2000米級潛次中,一天內連續三次完成不同海域的岩石和水樣采集等科考作業,獲取岩石樣品總量近400公斤,最大單體岩石重量61公斤。連續大強度的科考作業,進一步驗證了該水下機器人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在歷時三年的研制過程中,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突破了超長鎧裝纜的實時狀態監控與安全管理、自適應電壓補償的長距離中頻高壓電能傳輸、近海底高精度懸停定位以及深海浮力調節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在6000米以淺海域連續開展海底采樣作業、海洋環境調查、生物多樣性調查和近海底原位探測等深海科考作業。

『海星6000』在加瓜海脊海域采集海底岩石

岩石樣品
海洋先導專項項目首席、沈陽自動化所副所長李碩研究員表示,本航次是在2017年海試成功的基礎上,針對科學目標設計的科考應用航次,先後完成了9個不同深度的綜合科考潛次。
此次『海星6000』科考應用任務圓滿完成,標志著我國有纜遙控水下機器人平臺和應用技術又邁上了新臺階,將進一步提昇了我國開展6000米級深海科考作業的能力。
(圖片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提供)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區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建設美麗宜居新農村2021/08/27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