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右一)
大洋網訊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開通。對於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來說,時間定格在這一天,『忙碌了十三年,終於等到這一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林鳴難掩內心激動。
林鳴所主導的島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橋建設中的節點工程,也是決定整個港珠澳大橋能否順利貫通的關鍵工程,在這個特別的時刻,腳踏在東人工島這塊灑下無數心血和汗水的土地上,林鳴說:『真的不捨得離開。』
『為了這個工程忙了十三年,一直忙到最後一天。今天一大早我還派了100多人在工程現場查看檢修。』林鳴笑著說,實際上,整個工程從開工到開通一天都沒有停止過。
林鳴負責的是港珠澳大橋建設中的節點工程——島隧工程,也是整個建設中最核心的部分。而無論是『島』還是『隧』,作為橋梁專家的林鳴在接手港珠澳大橋前都沒有接觸過,可以說港珠澳大橋的建設硬生生把他『逼』成了島隧工程的世界級高手。
在港珠澳大橋的建設中,『島』和『隧』的建設,沒有一項讓林鳴輕松過關。林鳴談到,當時橫在面前的第一道大難關就是:離岸人工島的建設。要在大海上建兩個人工島為海中隧道和橋梁的轉換銜接提供『轉換器』。
當時世界上可行的技術方案是:按照傳統拋石填海的方法去建成兩個10萬平方米的人工島。不過,這樣不僅工期長,而且必然會造成水路交通堵塞。
此外,還需要開挖800萬立方米的海底淤泥,有統計顯示挖掘量相當於堆砌三座胡夫金字塔。並且,極大的開挖量還會破壞生活在這片水域的中華白海豚的家園。
面對種種弊端,林鳴想到一個『快速成島』的方法:將一組巨型鋼圓筒直接插入並固定在海床上,然後再填砂形成人工島。
『這些巨型鋼圓筒的截面面積相當於一個籃球場,高度相當於18層樓,體量類似於一架A380空中客車。』林鳴記得當時這一想法引來許多反對和質疑,把這樣一組龐然大物,制作、運輸並固定到設計位置,能做到嗎?林鳴笑道:『事實證明:堅持就是勝利。』於是我們看到,被國外專家預計要兩三年工期纔能完成的人工島,被林鳴的團隊用短短七個月時間就完成了。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區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建設美麗宜居新農村2021/08/27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