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0月22日電 現如今,移動支付在中國零售業已十分普及,人們也因此切身體會到了中國式生活的便捷和智能。事實上,中國的零售業從未停下創新的腳步,它們不斷嘗試新技術和概念,在探尋新的營利模式的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大的便利。美國彭博社近日刊發文章稱,雖然互聯網熱潮很晚纔進入中國,但相比於其他地方,中國的消費者更迅速和徹底地適應了互聯網時代。2017年,中國電子商務銷售額超過了1萬億美元,位居世界榜首。在中國,網上下單後一個小時內便可送貨到家,連街頭的小攤販也支持手機支付。
文章認為,正是由於中國消費者能迅速適應新的技術,加上中國消費者熱衷體驗新鮮事物,阿裡巴巴,騰訊以及其他一些資金雄厚的創業公司正競相創新零售模式,而在這些新模式中,以下六種模式或概念值得大家注意。
刷臉支付
杭州的一家餐廳正在試用一種刷臉支付系統。在這種主要面向高收入年輕消費者的KPRO餐廳中,顧客先在自助機上點餐,然後選擇刷臉支付,機器上的3D攝像頭會自動掃描並收集與系統服務器上的信息相匹配的生物識別數據。為提昇隱私安全,用戶還需要輸入手機號碼。在高峰時段,該系統能迅速有效地分散顧客流。在面部識別和其他生物識別系統方面,中國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高級互聯網分析師凌煒森(Vey-Sern Ling)說:『現在的問題是將技術提昇到沒有錯誤率的水平。』

自助用餐重新流行
如今在中國餐館很少再聽到顧客叫『服務員』,服務員的數量也明顯減少了。2018年年初以來,浙江某粽子品牌店為杭州所有的八家分店都配備了自助點餐系統。顧客可通過手機或餐廳入口處的屏幕點餐然後再到餐櫃取餐。後廚與餐櫃相連,當准備完畢的餐食被放入餐櫃,顧客手機會接收到一條取餐碼,對照確認後就可以開櫃取餐。
飲料也可通過24小時零售櫃購買,顧客用手機掃碼開櫃,取貨時程序會自動掃描瓶子上的無線射頻識別(RFID)標簽,關門時便自動扣款。但該系統並非萬無一失,我有一次去現場體驗時,發現一些標簽從瓶子上脫落了。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區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建設美麗宜居新農村2021/08/27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