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0月15日電題:『運氣最差』的秦發章『時來運轉』脫貧記
新華社記者蔣作平、劉坤
『不怨天,不怨地,只怨自己沒運氣。時代好,扶貧好,好運從天降臨了。』這是貧困戶秦發章今昔變遷的真實寫照。
秦發章,居住在秦巴山區深處的四川巴中市南江縣關壩鎮小田村,黝黑粗糙的皮膚上布滿了皺紋,49歲的他看起來像60多歲,臉上寫滿了滄桑。
用秦發章自己的話講,他是『運氣最差的人』,2歲患上小兒麻痺癥,因為家裡窮,沒錢治病,結果落下了終身殘疾。
『有句話叫「活人不能讓尿憋死」,學藝謀生是我的第一選擇。』秦發章告訴記者。
大山裡不缺『土秀纔』。14歲那年,秦發章開始拜師學習給牛看病,然後學編竹篾,後來經人介紹,到建築工地看管材料,先後隨工地去過內蒙古、甘肅、黑龍江等地。
面相蒼老,身患殘疾,身高僅一米五左右,走路一瘸一拐。很難想象這樣一位男人,為了生活,年少離家漂泊在外打工,期間經歷了多少艱辛和困難。
一直到2008年,秦發章高興地懷揣著辛苦攢下的8萬塊錢回到小田村。但是,到家一看,他心情頓時沈重起來。
『爹媽那時吃飯都成問題,真的是舀水都不上鍋了。我拿打工掙的錢把父母以前借的糧債、錢債一次性還清,還買了1000斤糧食回家。』他說。
秦發章接著一琢磨,這點錢不經用啊,用完了咋辦?光買糧也不行啊,還是要靠自己的地來長糧食。他跑到地裡一看,早已荒廢,長滿雜草。
說乾就乾,他先把山坡上自家的7畝田地整理出來,還把附近的3畝多撂荒地開墾出來,種上了水稻、玉米等農作物。
這對身有殘疾的秦發章來說,無疑是個『浩大』的工程,也讓他吃盡了苦頭。『身體不好,那就笨鳥先飛。為了趕上農活的進度,我每天公雞打第一聲鳴就起床,比任何人出門都早;坡陡路不平,我就坐在山坡上溜著走;背不起滿背?糧食,我就背半背?、多跑兩趟。』
『我堅信一個道理:土地是不會欺負人的!脫貧靠雙手,做人靠自強!』
就這樣,秦發章慢慢地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狀況,從開始有點餘糧到現在『三座鐵倉都裝滿了,糧食足有六七千斤』。
2014年國家精准扶貧項目啟動後,秦發章家被確定為貧困戶,政府要幫他易地搬遷建新房,資金大頭由國家出,他自己僅需出資5000元。以前打工的錢早用光了,5000元對秦發章來說仍是一筆巨款。
為了籌錢,他去采野生菌、掰竹筍。『我把兩個頭燈點亮,一個戴在頭上,一個拴在腰上,每天凌晨4點鍾就出門往深山老林走,下午背回來去賣錢。沒過多久,我真把5000塊錢籌齊了,新房子也順利地建起來了。』他回憶說。
好政策不僅讓秦發章住進了新房,還為他解決了產業發展難題。他使用財政提供的產業周轉金1萬元和縣裡產業到戶發展資金6000元,種植川烏、銀杏樹、玉米和土豆;他又通過借牛還牛的扶貧模式,養了7頭黃牛;自己還養了9頭肥豬。
『人家說「佛爭一炷香,人爭一口氣」,這個貧困戶帽子不摘掉,太羞人了。要做到「脫真貧,真脫貧」,既離不開黨的好政策,也離不開自己真乾。』2016年,秦發章一舉脫貧摘帽。
2017年,秦發章以勤勞的腳步朝著小康邁進,年收入超過10萬元。2018年又是一個豐收年,他激動地對記者說:『以後要是每年都像今年這樣,口袋裡有10來萬元揣著,那就太好了!』
現在,過上了好日子的秦發章,信心十足要找對象。雖已有人給他介紹對象,但他並不急,成就一樁好的婚事,成了他最大的願望。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區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建設美麗宜居新農村2021/08/27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