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昔日『海上馬車夫』熱情擁抱『一帶一路』
2018-10-13 15:33:12 來源:新華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海牙10月12日電 綜述:昔日『海上馬車夫』熱情擁抱『一帶一路』

  新華社記者 劉芳

  近年來,隨著中國與荷蘭企業在『一帶一路』建設框架下的合作不斷取得新成果,荷蘭工商界越發重視探索陸海絲路新聯通帶來的新機遇。作為中歐設施聯通的重要樞紐、貿易暢通的重要橋梁、資金融通的重要途徑,昔日『海上馬車夫』荷蘭正在熱情擁抱『一帶一路』。

  中歐班列多條專線在荷蘭的業務持續穩定增長,讓物流企業更加堅信雙方合作的發展潛力。蓉歐班列『成都-蒂爾堡』專線於2016年8月開通,現保持每周雙向對開4列,預計年末旺季將增至5列或更多。運營該專線的荷蘭合作伙伴、GVT物流集團總經理弗布拉克說:『我們相信,對中國的貨運量還有增長潛力,因為東向回程重載率一直在穩步提昇。』

  荷蘭物流企業努納物流公司開發出『絲綢之路特色產品』,現每周運營三趟貨運列車,將荷蘭及鄰近地區客戶的貨物從荷蘭阿姆斯特丹運至德國杜伊斯堡,在那裡搭乘中歐班列分別直達中國多座城市,或前往俄羅斯及中亞國家。公司特色產品總監瓦辛克告訴記者:『這一新產品增長潛力巨大。中歐班列的運營平臺未來還會增加,亞歐物流將有更多樣更優化的選擇。加入新絲綢之路,就等於獲得更多聯通、更多可能性』。

  對地處『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交匯處的鹿特丹港而言,設施聯通網的延伸鋪展,意味著發展空間的拓展。鹿特丹港務局官網上說:『「一帶一路」提供了廣闊的互聯互通機遇,有助於世界實現前所未有的緊密聯系。就歐洲物流樞紐鹿特丹的進一步發展而言,新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表現在方方面面。』

  除來自亞洲的傳統海運業務持續增長外,歐洲第一大港鹿特丹港的海陸聯運支脈,已在荷蘭蒂爾堡和德國杜伊斯堡搭接上中歐專線的動脈,港口近期規劃還包括加強設施投入和支持本地鐵路運輸發展。港務局新聞發言人阿爾貝斯告訴記者:『港口要生存,靠的是廣闊暢通的連接。新絲綢之路的積極進展,與鹿特丹港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相契合,港口必然從中受益。』

  面對『一帶一路』構建的互聯互通全新版圖,荷蘭物流行業已為荷蘭重新定位。代表該行業的荷蘭國際分銷協會指出:『「一帶一路」正在為國際企業創建更快速更高效的產品供應鏈。憑借優化的物流服務,荷蘭正為國際企業保障理想的新絲綢之路。荷蘭也是往來亞洲的門戶。』

  荷蘭其他優勢行業同樣在擁抱新聯通帶來的新機遇。荷蘭皇家飛利浦公司首席執行官萬豪敦說,『一帶一路』也在推動沿線國家健康事業發展,飛利浦將與中國伙伴一起,用科技創新不斷提昇全球醫療保健水平。荷蘭皇家帝斯曼集團董事會成員傅瑞德也表示,專注於生命科學和材料科學的帝斯曼正與中國一道,將氣候與能源、資源與循環領域的科技創新服務用於建設綠色的『一帶一路』。

  蓬勃發展的荷蘭中小企業也躍躍欲試。荷蘭經濟部企業局主辦、荷蘭地方機構輪流合辦的『中國商業周』已連續四年舉辦,荷蘭外交部、中國駐荷蘭大使館大力支持的『中荷企業家投資貿易論壇』在荷蘭不同城市舉辦兩屆,參加活動的荷蘭中小企業累計達數千家。上個月,在埃因霍芬創新科技園區舉辦的『中荷科技創投日』引來20家荷蘭知名科技創新企業亮相路演。這些活動中,『一帶一路』成為必然話題,與會荷蘭政府代表都表示願積極響應這一倡議,荷蘭企業也表示期待從中國經濟發展和『一帶一路』建設中受益。

  中國駐荷蘭大使館經商參贊張國勝分析,荷蘭以貿易立國,400年前就是通過打通通往東方的貿易航線成就了輝煌歷史。如今,憑借其在中歐聯通中的獨特優勢,荷蘭更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天然合作伙伴。

  相互契合的根本利益,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加上開放務實的合作理念,讓荷蘭有望成為中歐共建『一帶一路』的一艘『快船』。

  中國駐荷蘭大使吳懇說,正是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的意願,推動每周90多班客貨運航班往返於阿姆斯特丹與中國七大城市之間,多趟中歐班列相繼開通,中國近半數赴歐深水貨運航線選擇鹿特丹港作為首個停靠港,也推動荷蘭成為首批受邀參加今年11月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歐洲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但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一帶一路」必將使中荷合作再次揚帆。』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