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無人駕駛車什麼時候能量產上路?來這兒找找答案
2018-09-26 19:32:04 來源:新華網  作者:王辰陽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上海9月26日電題:自動駕駛會『七十二變』車路協同賦能智慧城市

  無人駕駛車什麼時候能量產上路?人工智能會如何改變城市交通?近日,在上海接連舉行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和第20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相關話題引發熱議。自動駕駛技術仿佛會『七十二變』,車路協同也將讓城市變得更『智慧』,人們的出行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傳統車企:智能網聯漸成主打牌

  『汽車產業面臨重大的變革,從早期的機械時代過渡到電子軟件時代,我們進入到智能網聯車的時代。』中國科學院院士、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何積豐表示,智能化和網聯化是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兩大特征。

  應對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傳統車企紛紛發力,推出新一代產品。增強現實技術、互聯網汽車系統、無線智能給電系統……集合多種前沿科技的上汽榮威MARVEL X獲得了本屆工博會評獎活動的創新金獎。上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志鑫說:『智能網聯車的發展已經超越了傳統的汽車產業范疇。』

  更『聰明』的智能網聯應用,賦予汽車更多樣化的消費體驗。廣汽新能源與騰訊合作,讓車主可以體驗車輛自帶音樂軟件、社交出行、一鍵找充電樁等服務。沃爾沃與阿裡巴巴合作,實現車輛和智能音箱的對接,可以足不出戶語音查詢車輛狀態。東風日產打造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車聯系統,可以讓用戶追蹤被盜車輛、獲取車輛保養提醒等。

  沃爾沃汽車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袁小林表示,企業的發展將和電氣化、自動駕駛、智能汽車、汽車共享等未來科技前沿領域相結合。

  技術新勢力:看自動駕駛技術『七十二變』

  《2018世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藍皮書》顯示,2017年中國自動駕駛市場規模已經達到681億元,預計2018年將達到893億元。越來越多以技術起家的企業,成為自動駕駛發展的生力軍。小馬智行首席執行官彭軍說:『這一次人工智能技術浪潮,是技術轉化為應用,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技術和產業的結合也更緊密。』

  傳感器的靈敏度對自動駕駛技術至關重要。激光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等傳感器產業的集成度提昇,推動了自動駕駛技術的昇級。小馬智行的新一代自動駕駛軟硬件集成式系統,能夠讓車輛根據不同的路況和駕駛場景智能地得到精准的感知數據。研發自動駕駛貨運卡車技術的圖森未來,已經可以隨時監測500米范圍內的路況。

  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還出現了很多自動駕駛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美團研發的無人配送車『小袋』,長期來看將使人工送外賣每單6元至8元的成本降低到4元左右。順豐的無人機配送可以對傳統運力進行補充,為偏遠地區提供物流運輸服務。仙途智能自動駕駛清掃車對於馬路邊緣的清掃誤差控制在5厘米內,已在上海、廈門、杭州等地運營。

  車路協同:城市交通更『智慧』

  不只是汽車要變得更『聰明』,智慧城市的建設還離不開車路協同的實現,人工智能正在賦予城市更便捷和安全的交通環境。

  高德地圖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展示了城市大腦·智慧交通公共服務版系統,基於海量的數據基礎,實現交通信號優化、交通組織優化和交通引導,進而對城市交通形成總體的指揮調度。上海前端科技有限公司設計的十四合一電子警察攝像頭,可以通過圖像識別技術,分辨加塞、機動車佔用非機動車道、隨意調頭等以往難以分辨的交通違法行為,規范駕駛員的行為,也從另一面降低了交通擁堵發生的概率。

  也有車企正在探索車路協同的交通模式,威馬汽車提出結合智能化的基礎設施和交通工具,利用電子傳感、雲計算等技術,建立地面智能交通管理系統。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預測,到2020年,實施智慧交通可以降低惡性交通事故30%、降低溫室氣體排放15%,節約平均通勤時間15%至20%,取得極大的社會效益。

  何積豐院士表示:『沒有智能道路,智能網聯車的測試發揮不了作用,我們希望人、車和道路能實現「通訊」,並且保證信息安全和功能安全。我們在商業模式上推崇綠色、共享的汽車社會,希望建設新型社會交通體系和新的智慧城市。』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