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萬象
搜 索
【誠信建設萬裡行】『減肥咖啡』減掉的是你的健康
2018-09-26 09:38:15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陳海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原標題:『減肥咖啡』減掉的是你的健康

  『減肥咖啡』可以『一天瘦一斤』?短期內或許真能減掉體重,但長期食用減掉的一定是健康。記者近日從市場監管部門獲悉,我國查處了一例生產銷售有毒有害的『三無』減肥咖啡案,當事人餘某某日前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

  『三無』食品如何成了『高端進口』『療效顯著』的減肥產品?市場監管部門提醒消費者高度警惕保健食品欺詐行為。

  『減肥咖啡』裡檢出禁用藥品

  案子的主角叫作『歐雷頓Z7咖啡』,自稱『主要原料全部來自純天然植物提取物,並加入10餘種對人體有益的維生素和氨基酸』,『從人體的健康平衡出發,調整新陳代謝,控制體重比例』,『月瘦10~30斤,純天然、不反彈、無副作用』。

  在網上搜索該產品,能看到不少網友對其療效和安全方面的討論。比如在百度貼吧『減肥咖啡吧』,有網友說,『真的瘦了,差不多一天一斤』,但同時表示『出汗多,有點惡心頭暈,口渴』。還有網友說:『今天第一天喝,喝完頭暈,心慌,突突突的,在糾結要不要繼續喝。』

  這些留言多集中在2017年,也正是在這年6月,有群眾向有關部門反映,其在網上購買的『歐雷頓Z7咖啡』飲用後有心慌、心跳加快、口乾等不良癥狀。監管部門執法人員隨即從網上購買『歐雷頓Z7咖啡』送專業檢驗部門檢測,檢出產品中含有西布曲明和?塞米,兩者均屬於藥品。西布曲明是一種非苯丙胺類食欲抑制劑,曾用於治療肥胖癥;?塞米屬於利尿藥。食品中添加藥品會帶來健康危害,我國《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中不得添加藥品。

  我國《食品安全法》還規定,生產銷售食品必須取得許可。案件當事人餘某某聽說在咖啡中添加西布曲明或?塞米有顯著的減肥效果,於是從網上購置咖啡原料、西布曲明和生產設備,在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和《食品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采取家庭作坊式生產『歐雷頓Z7咖啡』。生產窩點為一處待撤遷區域,包裝銷售窩點為兩處公租房小區的高層樓房。

  家庭作坊非法食品變身高端進口產品

  餘某某不僅以家庭作坊『黑窩點』生產有毒有害的減肥咖啡,而且將其包裝宣傳成高端進口、療效顯著的所謂『保健食品』銷售。

  『歐雷頓Z7咖啡』這名字乍一看,似乎是國外產品。根據網絡上的產品介紹,『本產品來自美國基因研究所的全新配方』。為擴大產品知曉度,餘某某還未經合法審批注冊貿易公司,宣稱『歐雷頓Z7咖啡』是其代理的進口產品。在一些高端保健品交流會上聲稱『歐雷頓Z7咖啡』取自南美哥倫比亞高端咖啡豆,所有產品均源於自然,無副作用,效果顯著,在美國、英國、意大利等多個國家備受追捧。

  與很多違法產品的銷售策略一樣,『歐雷頓Z7咖啡』到處尋找代理商,並不斷誇大產品療效。網絡上流傳的一篇《歐雷頓Z7快速瘦身咖啡誠招全國代理經銷商》的文章表示,該咖啡不僅『對減脂瘦身十分有利』,還有以下作用:提神醒腦、強健筋骨、開胃通便、利尿除濕、活血化瘀、燥濕除臭、熄風止痙,並表示可以『專業培訓幫你提昇微商技巧、銷售話術等』。這樣一來,減肥咖啡仿佛又成了『神藥』。

  在如此包裝宣傳下,這款『三無』產品銷量很好,涉案貨值金額達1000餘萬元。

  食品變身『神藥』消費者須警惕

  在食品中非法添加藥物成分、生產有毒有害食品,一直是我國監管部門打擊的重點。2017年7月,國務院食品安全辦會同公安部等9部門在全國范圍開展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專項整治,食品非法添加行為是重點整治內容之一。『歐雷頓Z7咖啡』案件就是本次整治過程中查辦的典型案件之一,各地在整治中還查處了很多類似案件。比如2018年1月偵破的秦某等制售非法添加藥品的食品案,秦某等非法添加苯乙雙胍等西藥成分生產『胰寶唐安』『唐康』等宣稱降糖功能的食品,通過電話推銷、聘用假冒專家等方式銷售,涉案貨值3500餘萬元。

  一些違法生產經營者不僅誇大宣傳產品的功效,而且為了使產品短期見效,在普通食品中非法添加一些西藥成分,包裝成療效顯著的『神藥』。專家提醒,保健食品不同於藥品,沒有疾病治療預防作用。在食品裡添加藥物成分後,短時間內確實可能有明顯的效果,欺騙性很強,消費者一定要提高警惕。而且,非法添加的藥物成分可能存在很大安全隱患。就如上述案件中的『歐雷頓Z7咖啡』,短期內能達到『差不多一天一斤』的減肥效果,但有可能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給健康帶來嚴重危害。

  市場監管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一定要到證照齊全的正規場所購買保健食品,購買保健食品要認清標簽上批准文號和生產許可證號;科學、理性看待食品和保健食品廣告和宣傳,凡聲稱疾病預防、治療功能的,一律不要購買;保健食品標簽、廣告中未聲明『本品不能代替藥物』的,一律不要購買。(本報記者陳海波)

責任編輯:楊金光
【專題】誠信建設萬裡行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