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成功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講話向世界昭示中非『攜手共命運、同心促發展』的堅定決心,宣示中國同國際社會一起走合作共贏道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主張。『一帶一路』倡議從提出到落實,成績斐然,彰顯出強大的生命力。
『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歷史的發展都有規律可循,全球化給人類帶來了物質財富的積累、科技的革新、綜合國力的提昇,但也埋下了分配不均、貧富差距、地緣衝突等矛盾隱患,發展失衡已然成為世界難題。然而,是機遇,也是挑戰,從互聯互通、共享共贏等戰略理念的提出,到產能合作、貿易投資等重點領域的務實合作,可以看到,只有攜手共進纔能協同發展,只有『抱團取暖』,纔能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貢獻中國智慧,凝聚發展共識。『世界好,中國纔能好;中國好,世界纔能更好』的發展共識早已得到了四十年改革開放的成果檢驗,中國經濟的發展受益於一個開放、包容、合作的世界,受益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立。『一帶一路』不僅是對外開放大戰略和國內區域協調發展大戰略的結合,也是中國經濟進入發展新常態後主動適應全球化發展新趨勢的客觀要求,只要妥善處理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關系、發揮自身優勢和利用外部條件的關系,形成兩個大局之間相互借助、相互配合、良性互動的格局,中國定能貢獻發展智慧,凝聚發展共識、激活創新動力。
融合世界經濟,注入發展動力。『一帶一路』倡議既是一個商業和經濟舉措,也是一個文化舉措,是一個能讓全世界不同民族、不同種族、不同語言的人民都互動融合的文化經濟合作。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推動『六路建設』,堅持引進來和走進去並重,使我國西北、東北、西南等沿邊地區變為對外開放的前沿和核心區,打造我國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切實推動了國內區域協調發展,還有利於內陸地區的交通和產業等優勢向周邊國家和地區延伸,充分發揮沿海地區經濟實力強、輻射帶動作用大的優勢,給周邊國家乃至世界經濟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力。
促進開放共享,豐富發展內涵。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經歷,從經濟困難階段,到發展階段,再到質的飛躍階段,經濟發展的內涵無不得到豐富。只有堅持開放共享,相互學習借鑒、更多地共建共享,方能在世界文明大家庭中生生不息。站在世界舞臺的中央,中國提出『一帶一路』的戰略概念,涉及經濟、文化、民生等方方面面,可以說,為世界經濟繪就了『開放包容』的美好藍圖,也豐富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內涵。
『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伴隨『一帶一路』大格局的逐步形成,發展成為共識,開放合作成為『主旋律』,世界人民必將凝心聚力,團結一心、同舟共濟、攜手前進,共築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非洲人民團結振興的非洲夢一定能夠早日實現。
文/陶玉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區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建設美麗宜居新農村2021/08/27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