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讓更多人在這裡找到『家』
2018-09-11 11:28:04 來源:中青在線  作者:董碧水 陳卓瓊 吳蘊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不久前,56歲的趙明黨把全家的戶口從千裡之外的遼寧沈陽遷到了浙江織裡鎮。從到織裡經商、辦廠,到如今一家人在這裡安家,在織裡工作生活了17年的趙明黨說:『選擇這裡,是因為看中了織裡的整體環境。』

  改革開放40年來,織裡走出了一條產、城、人融合發展之路,讓更多人在這裡找到『家』的感覺。

  『借著這裡的氣場,生意做得完全不一樣』

  作為童裝之都,童裝業是織裡的支柱產業。從家庭副業到形成專業市場,再到形成產業集聚,是改革開放40年織裡走過的發展軌跡。

  目前,織裡的經濟體量佔湖州市吳興區的三分之一,是引領湖州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吳興區委書記吳智勇說,改革開放至今,織裡已成長為湖州市重要的商貿窗口。

  織裡現有童裝企業1.3萬餘家,與童裝產業相關的企業佔全部企業的近90%,童裝產業佔織裡經濟的比重超過60%。

  因織而興,因織而盛。在吳興區委常委、織裡鎮黨委書記寧雲看來,織裡『以業聚人』,是典型的因紡織業而興起的城鎮。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商品和人口的聚集,形成的產業空間又促進了城鎮功能的完善。

  目前,在織裡童裝產業鏈中,還有年交易額達五六十億元的3000多家為童裝配套的印花、繡花、羅紋、面輔料工廠,並形成了與此相關的勞動力市場、聯托運市場等。

  此外,不僅『織裡中國童裝城』具備了交易、展示、研發、信息、商務等功能,圍繞童裝產業,織裡還建成了配套的設計中心、質檢中心、信息中心、展示中心,以及以童裝商會為主的各類行業協會。

  『交易成本降低,有更多的信息與合作機會。』41歲的河南人艾斌在織裡開了一家叫艾鑠的童裝企業。這幾天,他正忙著跟老客戶溝通,為新一季童裝銷售做准備。『曾在老家開過童裝店,但生意一般。』艾斌說,之所以來到織裡,是因為『這裡是中國童裝之都,借著這裡的氣場,生意做得完全不一樣。』

  由『童裝名鎮』向『童裝強鎮』昇級

  走進位於吳興大道上的織裡電子商務產業園內,店家門口包裝箱堆積如山,工作人員或忙著接待網上客戶,或忙著打包快件,忙得不亦樂乎。如今,電商的種子已在這個浙北小鎮生根萌芽,『電商換市』為傳統童裝企業的轉型打開了新業態。2017年,織裡童裝實現線上銷售70億元。

  對於織裡未來童裝業的發展,鎮長陳勇傑說,他們正擬與杭州職業技術學院共同籌建中國童裝學院,還將打造佔地面積1000畝的童裝上市企業總部園,建設織裡童裝物流園區。

  『幫助解決產業對品牌、人纔、倉儲、物流等需求,為進一步打造千億級童裝產業提供支橕。』陳勇傑表示,將加快織裡由『童裝名鎮』向『童裝強鎮』的轉變。

  除了傳統的童裝,一批計劃總投資累計百億元的新項目在當地加快建設,涉及先進裝備制造、電商、旅游、現代商貿、基礎設施及社會事業等多個領域。『這將成為推動織裡快速發展新的引擎。』陳勇傑說。

  織裡老街是織裡童裝產業的發祥地。說起這條街的『前世今生』,織裡村村民朱師傅激動不已。『以前,這條路環境很差,都要繞著走的。』他笑著說,『現在開始拆遷整治了,真不錯!』在小城市培育試點中,織裡計劃投資15億元重塑老街一帶,將昔日沒落的舊域打造成文化街區。

  棟梁新材、珍貝羊絨、阿祥重工、東尼電子……經過多年努力,織裡湧現了一批童裝之外戰略性產業的排頭兵。2017年,織裡鎮固定資產投資126億元,財政總收入27億元,稅收收入17億元。

  人始終是城市發展的根本

  『中國十佳童裝設計師』霍潤纔把自己的工作室開到了中國織裡童裝設計中心,『把老公司的樣衣制作設備全都賣了,因為設計中心這裡都有,還免費使用。』霍潤纔現在一心琢磨設計,已經跟迪士尼、西松屋等很多大品牌實現了合作。

  通過各大平臺吸引高端設計人纔,目前織裡的各類童裝設計師已近5000名。『給越來越多外來人員創造就業創業機會,讓越來越多新織裡人把家安在織裡。』吳智勇認為,在推行產、城、人的融合發展中,人始終是城市發展的根本。

  走在今天的織裡街頭,隨時可以遇到操著不同口音、說著不同方言的『新織裡人』。

  45萬常住人口中,有35萬外來人員。陳勇傑認為,產業是城市的活力,作為一個鄉鎮,承載了如此之多的外來人口就業創業,這要求織裡不斷地推動產業昇級,更好地讓大家在織裡精業樂業。

  李培全的『林芊國際』,是從廣東『遷徙』到織裡的童裝企業。『當年在佛山經營童裝,但發現那裡大部分規模童裝企業到了一定階段就止步不前了,出現了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弊病。』李培全說,在織裡做童裝,只要有想法誰都可以成為英雄,這裡是一個充滿奇跡的城市。

  李培全制訂了一個5年計劃:有自己的工業園、研發中心、銷售團隊和物流中心,而這一計劃不到4年就實現了。這條路子正是織裡童裝產業在政策引導下由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流』的飛躍路徑:優化人纔結構,引入高端人纔,為織裡城市發展集聚新的人氣。

  來自廣西蒼梧的李偉標是一名『新織裡人』,也是首屆『五星知禮人』獲獎者。小李進入織裡鎮首家上市企業——浙江棟梁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後積極參與多個技改項目,為公司降低能耗作出貢獻。『「知禮人」評選還給我出書,真是驚喜。織裡已是我的第二故鄉,在這裡創業、生活我很有歸屬感。』小李說。

  『知禮人』是織裡打造的品牌活動,鎮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舉辦這項活動是織裡重塑禮儀之邦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產、城、人融合的平臺。

  在織裡,由新老織裡人共同參與的志願者隊伍有20多個。『平安大姐』志願者團隊的24名成員來自全國10多個省,除了開展公益活動,還成立了湖州安姐實業有限公司,目前已有百餘人就業。

  『有了穩定的工作,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人都比以前有精神了!』來自貴州的張澤龍笑著說,『織裡是我的第二故鄉,很高興能在這裡工作生活。』

責任編輯:孫嵐
【專題】改革開放40年·40人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