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地方新聞
搜 索
織裡織了朵『智慧雲』——浙江省湖州市織裡鎮創新發展紀實
2018-09-11 09:5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顧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剛剛公布的2017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試點考核中,織裡鎮取得全省第一。

  25平方公裡的城市框架裡,有3.6萬餘個工商注冊經濟體,35萬外來人口。政府行政效率、流動人口治安、消防等都是『痛點』,怎麼拿的第一?

  『智慧安防』『智慧人口管理』『智慧稅收』……今年6月,經過5年建設的『智慧織裡』試點項目通過驗收。智慧建設,就是織裡破解社會管理難題的利器。

  智慧消防護佑平安

  夜深人靜時老舊電線冒出火花,節假日無人值守出現火災苗頭……煙霧一冒出,就被報警器捕捉,應急指揮中心馬上警報大作,企業主、消防大隊、警方的手機APP中同步跳出報警信息,火源的具體位置立刻顯示在屏幕上。這項智能煙感報警器裝在織裡各個企業、宿捨、出租房、沿街店面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有第三方公司維護,定位、完好率等後臺都可以監控。

  再前一道關卡,是智慧用電系統,它可以跟蹤監測電氣線路的溫度、電流、剩餘電流,一旦溫度過高便會自動發出提示,8秒鍾之內企業主的手機便會收到短信提醒。

  說起去年5月那個凌晨,湖州金牛印染公司負責人楊紅峰至今心有餘悸,廠區第四車間配電櫃的智慧用電終端設備出現溫度過高現象,控制中心客服馬上來電告知,他迅速起床排查,避免了一場可能發生的火災。現在,已經有4000多家企業安裝了這個系統。

  『你看,消防員在消防車上可以實時接收指揮中心行動指令,車上的動態地圖導航,包括報警地點、出警車輛運行軌跡、500米內消火栓和自然水源、重要建築位置等信息都能精確顯示,大大提高了我們滅火作戰的效率。』鎮長陳勇傑說。

  原來,織裡所有消火栓蓋內都經過改裝,植入太陽能供電的水壓采集芯片,消火栓監控的數據即時發回。鎮消防大隊的監控屏幕上,各個消火栓圖標的電子地圖一目了然,消防大隊救火當中,假如消火栓水壓太低,後臺馬上會收到報警,消防人員通過平臺能查到最近的消火栓和天然水源位置,誤差不會超過1米,確保滅火救援行動及時快速。目前,這套系統已在浙江全省推廣。

  通過智慧檢測、智能預警,織裡鎮電氣火災數量逐年下降。2016年,織裡智慧消防管理系統獲得浙江省公安廳科技創新一等獎。

  智慧管理形成網絡

  清除垃圾容易嗎?在人多產業多的織裡,真不容易。湖州市配給織裡的垃圾日處理能力是350噸,但全鎮每天產生的垃圾是650噸。

  要破題,分兩步。一是垃圾分類,把最大類垃圾——廢棄邊角面料交給專業公司收集;二是建立新環衛智慧中心,清掃工作智能化:環衛車、工人都精確定位,哪裡出現垃圾,需要多少車輛,頻率車次經後臺大數據處理後布置。『這兩年,明顯感覺織裡更乾淨了!』來自福建晉江的洪金獅說。

  2012年,智慧織裡項目建設啟動,織裡鎮政府委托中電海康集團對該項目進行總體規劃和設計,建成智慧織裡總指揮平臺。

  2014年,投入4575萬元推進無線織裡、光網織裡、織裡童裝平臺等項目,重點建設新居民服務平臺、社會綜合管理平臺、雲服務中心等平臺項目。

  2017年初,在鎮政府8樓建成信息化應急指揮中心,整合多套智慧系統,實現了全鎮信息互聯互通與共享。

  指紋識別、圖像抓拍、身份證讀取……這些大城市有的功能,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織裡小鎮也有了。

  做新居民管理工作多年的萬汝寶,對『智慧人口管理』系統贊不絕口,『以前流動人口登記,要拿著相機和表格一家家上門拍照、填表,再拿回中心錄入電腦。現在工作人員拿手機就能操作,馬上還有業主自主申報系統,效率、精確度更高。』

  織裡又順勢推出『智慧稅收』。『易辦稅』APP內,接入智慧織裡、浙江地稅個人房屋出租稅收征管軟件、社會化辦稅服務平臺,『兩稅』通過『易辦稅』APP網上申報、納稅,非常便捷。『過去到辦事窗口排隊納稅,一來一去起碼半天工夫,現在一點手機就能繳納。』東盛社區業主歸沈群說。

  社會管理的智慧應用,讓織裡煥然一新。現在的織裡依舊車水馬龍,但街道整潔、交通有序。近5年,織裡刑事案件年平均降幅達18%。『環境好,治安好,我們越來越有歸屬感。』新居民李勇攀說。

  智慧產業助力昇級

  『智慧用水』『智慧用電』『智慧安監』……智慧產業在織裡的廣泛應用,讓不少企業看到商機,2017年安防物聯網產業園在織裡落地,建成後織裡將成為領先的安防產業生產基地。

  不少企業借助『智造』邁向一流。2017年上市的浙江東尼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原本從事羊毛衫加工,現在是全球領先的超微細合金線材生產企業。在『智造』提昇上,企業毫不含糊:近年來在智能制造平臺搭建上投入4800萬元,甚至引進大批服務器,自建了數據中心,生產車間有電腦、掃描槍等設備收集數據;倉庫智能操作物料收發;生產端、設備運轉和庫存出入,實時數據匯總到管理後臺……整個工廠建到了『雲端』上。

  更重要的轉型昇級,還是織裡的基礎產業——童裝。

  在織裡童裝設計中心的樣衣工作室,點擊模擬鏡,就能把一件件衣服『穿』到鏡中的孩子身上,效果一覽無餘;童裝六位一體設計系統更新穎,機器進行三維掃描形成人體模型,經過私人定制、排版等工序,衣服的穿著效果立刻顯示在屏幕上,甚至還有走T臺的動態效果。這些智能化平臺還在不斷更新,目的是將更多童裝企業推向高端。

  童裝服飾印上特殊的二維碼,家長在『找媽媽』APP上完成信息注冊,實現手機和兒童服飾的綁定。孩子的血型、過敏史等信息都可以綁定,方便緊急救護——帶有兒童防走失功能的『智慧童裝』一亮相就引人注目,目前該系統已經取得多項專利。

  今年8月29日,『織裡·中國童裝指數』發布,這是中國第一個童裝產業大數據指數雲公共服務平臺,童裝企業發展不再『盲人摸象』,整個產業發展有了宏觀數據作指導。

  實體市場與虛擬市場的互動發展,帶動織裡加速童裝產業轉型昇級。5年來,入駐阿裡巴巴織裡產業帶的商家數增長187%,平臺銷售業績增長358%。織裡連續4年被阿裡研究院評為淘寶鎮,轄區內有4個村被評為淘寶村。

責任編輯:孫嵐
【專題】改革開放40年·40人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