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周曄開始受到網民關注,是在十九大開幕式直播之後。『三個半小時、兩萬五千多個手勢,沒有任何鏡頭切換』的高水准翻譯創造了國內手語直播記錄,讓無數聽障朋友同步『收聽』到十九大報告。當媒體報道紛至沓來,揭開『20多年不說話的央視女主播』神秘面紗後,大家纔發現她和一群特殊孩子的故事更為動人。

周曄做手語(資料圖)
從周老師到『周媽媽』
今年55歲的周曄是東城區特殊教育學校的校長。回憶入行之路,周曄走得頗為曲折。
1983年高考失利後,周曄聽從父親的安排,到北京第一聾啞學校做了一名語文老師,那年她纔19歲。很快,她發現自己好像入錯了行,很難接受『手舞足蹈』『眉飛色舞』的誇張教學。比如一個『杯子』,要拿出一個真的杯子,然後脣語讀出來給學生看口型,再加上文字,還有手勢,四者結合纔能建立一個完整的『杯子』的概念。
那段時間,周曄一直想找機會轉行,曾偷偷面試當模特被父親攔了下來。直到一次偶然帶班,徹底改變了她的想法。
那次一年級老師出差,她臨時成了班主任。由於跟孩子手語溝通不順暢,課堂上一片混亂,場面完全失控。周曄本來有點低血糖,一發懵直接趴在了講臺上。待她被孩子們救起,從醫務室醒來時,看見窗外排了一溜的小腦袋,眼神裡都是關切。第一次,她為這些孩子心動了。
還有一次,周曄生病在家休息。根本不熟悉路的孩子們一路打聽,從東四九條摸到鼓樓,整整走了兩個小時來看她。因為不清楚老師生了什麼病,他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藥。當一只只攥著藥的小手衝她伸開時,周曄的心徹底融化了。她對自己說:得了,以後哪兒也不去了!

在校園裡孩子們和周曄校長打招呼(視頻截圖)
2012年,周曄所在的聾啞學校與北京東城區培智學校合並,成為現在的東城區特殊教育學校,她擔任校長。五年前東城區教委考慮周曄辛苦了這麼多年,想給她換個輕松些的崗位,讓周曄自己拿主意。輕松的崗位當然好,但一想到要離開這些孩子,離開一起工作的同事,她的心就感覺空落落的。
『這群孩子太會疼人了!』周曄沒捨得走。後來她纔知道,平時對自己又敬又怕的孩子們,私下裡一直都叫她『周媽媽』。
聽障孩童摸著她的聲帶學說話
『其實我可以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在今年全國兩會『委員通道』上,周曄幽默地對媒體說。
她呼吁社會更多關注聾啞群體,對殘障學生個別化教育,『一人一案』。『適合的教育,纔是最好的教育。』秉著這樣的理念,周曄並沒有滿足於教會手語。她想幫助聽障孩子學說話,更自如地表達內心世界。
正常孩子在母親懷胎時就能感知聲音,建立聲音的概念,而聾兒根本就不知道聲音的存在。要想接受聲音訓練,只有從觸摸開始。為了讓孩子學會一個正確的發音,周曄要上百次上千次地張大嘴巴,讓孩子們看她的口型及舌頭的變化,並撫摸感覺聲帶的顫動,從中體會發音規律。一天下來,周曄的脖子上常常滿是小黑手印。
學校裡有一個叫李箏的聽障孩子,剛來時七歲,『ge』的音怎麼都發不出。這個音需要舌根兒抬起纔能發,但是又看不到這個抬起的動作,周曄就把李箏的手放在自己的下頜,讓她感受口腔變化。終於有一天放學,周曄送李箏到校門口,她朝哥哥和爺爺飛奔過去,用最大的力氣喊了一聲『哥哥』。這是她來到這個世界第一次這麼呼喚親人。那一刻,李箏的哥哥呆住了,周曄也哭了。
自閉癥孩子慢慢開始學會溝通,腦癱孩子生活漸漸自理,行為異常的孩子有了自控意識,智障孩子們的生活和適應社會的能力明顯提昇……每一點微小的進步,都會讓周曄多一分職業自豪感。
『尊重每一個生命,讓每一個生命都精彩。』在周曄和同事們的不懈努力下,這所特殊學校形成了『以九年義務教育為中心,縱向向兩端延伸至學前和職業高中,橫向向兩端延展至融合教育支持和社區指導的「十字型」辦學格局』。職業高中創辦以來已有95%聽障畢業生昇入大學,70%的智障學生實現了就業。孩子們在實現夢想中,成為了自食其力的勞動者和良好的社會公民。
不同角色同為特殊人群發聲
談到特教和手語直播工作,周曄很動情,『國家越來越重視特殊教育,這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希望將來在新聞聯播上也能看到手語直播。中國有兩千多萬聽障人士,但並不都能讀懂手語,這需要一個過程。』
其實作為央視同聲手語翻譯,周曄並不是『新面孔』。1995年,中殘聯和央視合作開設手語翻譯欄目,周曄經老校長推薦試鏡後被一眼相中,從此當了20多年不說話的女主播。

周曄手語直播十九大報告(視頻截圖)
順利完成十九大報告手語直播後,周曄已經全身僵硬,幾乎無法站立。看著手機上鋪天蓋地的祝賀短信,周曄很欣慰,『其實大家關注的不僅僅是我,更是聽障人士這個群體』。
在今年兩會,周曄作為政協委員圍繞教師隊伍提案,呼吁提高特殊教育教師的待遇,加大對特殊教育教師的培養,吸引更多優秀人纔參與到特殊教育建設和發展當中來。
努力幫助缺陷孩子擁抱更美好的生活,為特殊人群發聲。35年間,從最初手語做得『有點怪』的小姑娘,到意外圈粉變成『明星校長』、『網紅主播』,她盡心履行一位普通教師的職責,也親歷了特教事業的發展進步。

東城區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視頻截圖)
在送給學生的寄語裡,周曄寫道:『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孩子,好比奼紫嫣紅中遲開的花朵。命運的饋贈有先有後,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差異,尊重每一朵花的時令,用心陪伴,靜待花開』。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阿城區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建設美麗宜居新農村2021/08/27
- 趙薇作品被多平臺除名2021/08/27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