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重建美好家園,盡顯先鋒本色 基層黨組織動員組織群眾不等不靠生產自救
2018-09-03 18:56:00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重建美好家園,盡顯先鋒本色

  基層黨組織動員組織群眾不等不靠生產自救

  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是對廣大黨員乾部為民初心的現實檢驗,是對乾部隊伍責任擔當、應急能力的直接考驗。

  兩天來,記者在災區各縣(市)采訪發現,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動員組織廣大群眾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用勤勞的雙手和辛勤的汗水積極開展生產自救,重建美好家園。

  現場一:臨朐縣嵩山生態旅游區

  補種蔬菜搶救作物,最大限度減少村民損失

  9月2日,記者來到臨朐縣嵩山生態旅游區,銅峪村南側被洪水淹過的100畝蜜桃、獼猴桃已基本恢復正常。『洪水過後,當地黨員乾部第一時間帶領村民搶救農作物,迅速開展農田排水自救工作。』嵩山生態旅游區管委會主任郭守平介紹,桃產業是當地特色產業之一,而此次洪災造成農作物受災面積達1300多畝。『其中絕收佔八成,正抓緊補種其它蔬菜,最大限度減少村民的經濟損失。』

  『生態旅游區對環境衛生有更高要求。』正在清理河道的銅峪村黨支部書記劉希端告訴記者,洪水退去後,大量垃圾被衝到河道、巷口、路邊,為重建美麗家園,黨員乾部帶頭清理垃圾,幫助做好災後衛生防疫。十幾天下來,災後垃圾基本清理完畢,留下的還是那一方青山秀水。

  在受災較為嚴重的臨朐縣五井鎮隱士村,村民們正重拾信心,全力准備即將在10月份舉辦的柿子節。隱士村黨支部書記史學堂說,災後第二天,村『兩委』就組織人員開始搶修道路,包村乾部、黨員群眾一起乾。一天之後,長達3公裡的進村道路搶修完成,恢復通車;兩天不到,村裡電力設施維修完畢,恢復供水、供電,村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關鍵時刻看擔當。『越是在這個時候,黨員乾部更要敢於擔當,當好「主心骨」,幫助村民盡快恢復生產生活,做好災後重建工作。』史學堂說。

  在臨朐山水水泥受災現場,記者看到運輸車、挖掘機等搶險設備正在施工,皮帶廊框架基礎加固部分已經完成三分之二。據了解,強降雨導致河水暴漲,17米高的框架基礎被衝塌,致使60米運輸原料的皮帶廊架墜落,造成巨大損失。

  『不等不靠,自己動手,爭取盡快恢復生產,減少損失。』公司副總經理張佃友說,公司6名黨員組成『項目搶險小組』,『指揮所』就設在橋洞下,24小時靠在一線,帶領200多人的搶險救援隊,爭取一個月時間內完成建設。『當地包戶乾部定點上門幫助解決施工搶險遇到的難題,這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

  現場二:青州市廟子鎮東張村

  通水通橋通路,點燃村民自救熱情

  『黨員必須衝在前面,這樣纔能帶動村民一起乾。』9月1日,記者來到青州市廟子鎮東張村,村黨支部書記崔文禮和5名黨員一起,帶著村民們沿著河岸修自來水管,經過3天搶修,明天就能通水!

  東張村地處半山腰,山洪暴發時,大水夾雜碎石衝垮了村裡的橋和路。洪水過後,通水、通橋、通路成為村裡首先要解決的難題,崔文禮和村『兩委』就一直忙著村裡基礎設施的搶修重建。

  記者在村東側看到,被衝毀的大橋旁搭起了一座『臨時橋』。『這橋雖然簡陋,但比較實用,村裡與外界的通道算是打通了。』路過的村民說。原來,修復大橋在短時間內無法實現,為解決受困村民出行難題,村『兩委』想方設法購置了直徑1米、長2米的水泥管,把數個水泥管直接鋪到河床上,填渣、壓實,形成一條6米寬的『臨時橋』,河水穿『橋』而過,而上面既可以走人,也可以通車。

  河道清淤,村『兩委』要帶頭;修橋修路,

  黨員乾部要衝在一線。崔文禮說,『災後重建關系著全體村民的生產生活,我們必須得咬牙堅持下去。』在黨員乾部的帶動下,村民生產自救的熱情被點燃了,大家不等不靠,自己整修房屋、搶救農田,攻堅克難,重建家園。

  經過持續抗災救災,大部分受災村民已陸續返家。記者在現場看到,東張村巷子內村民們乾勁正濃,生活也正逐漸恢復。正在修繕堰牆的村民告訴記者,面對災難,黨員們帶頭,村民們互幫互助,自救互救。『盡管面臨著很多困難,但有信心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正常生產生活。』

  據了解,隨著水、電、通訊的恢復,以及救援物資的運抵,經過政府組織以及群眾自救,廟子鎮各村已開始下一步的重建規劃。廟子鎮黨委書記孫培偉表示,一方面,組織把地勢高的閑置、倒塌的民房進行流轉,新建鋼結構安置點,用於暫時安置群眾;另一方面,發動村集體、黨員和先進家庭幫助村民修建新房,新房標准由鎮政府統一制定,讓群眾更安居、宜居。

  現場三:壽光營裡鎮李營村

  挨家挨戶走訪,讓村民的心盡快穩下來

  李營村位於壽光營裡鎮東北部,由於地勢低窪,村莊損毀嚴重。災情發生後,在村『兩委』的帶領下,全村迅速行動起來,生產自救,重建家園。

  8月21日洪水勢頭稍落,54歲的李營村村支書李江雲就帶著幾個年輕人,蹚著齊腰深的水,走了十幾裡路,回村查看情況。『當時災情比較嚴重,一位養殖戶養的4600只鴨子,眼看還有6天就要出欄,洪水來時全部被淹。』

  面對大量死禽,村『兩委』乾部衝鋒在前。帶領村民將所有死禽全部填入兩米深的坑內掩埋,蓋上塑料布、撒上石灰,以保障村民健康。

  洪水無情,幾戶受災嚴重的村民,一說起來就直掉淚。『要讓村民的心盡快穩下來。』李江雲和村『兩委』成員挨家挨戶走訪,及時對村民進行心理疏導。『只要人活著,一切還都能從頭再來。』

  『重建村子是每個人的責任,我們不能光靠乾部,再痛苦也要積極起來!』村民孫久娥回應說。

  營裡鎮黨委書記張其振說:『鎮黨委正幫助村民恢復家園,鎮裡派了兩百多名乾部到李營村清理淤泥垃圾、分發物資。針對大棚、鹽場等設施的不同特點以及損毀程度,也正分類進行搶修。』

  災情發生後,每天都有八九十人自發來到李營村村委幫忙,有乾部、有黨員,也有群眾。村民李建山因為會開鏟車,主動承擔了村裡清運垃圾的工作。在自家轎車、翻斗車等財物被淹受損的情況下,他顧不上處理,常常忙到凌晨。

  『在村民居住條件恢復後,依靠政府扶持資金、貼息貸款等形式,村「兩委」將幫助村民盡快恢復生產。』李江雲說。

  大眾日報記者張依盟李揚統稿趙洪傑

責任編輯:邱浩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