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12月18日電題:南京仙林街道: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培植黨和人民事業常青樹
新華社記者楊紹功
『吵架還有個勸架的哩,拆不動讓我們先去做工作。』在南京市仙林街道的會議室,居民喻小萍聽說街道拆違不順利,主動提出要幫忙。像喻小萍這樣『把街道事當自家事』的志願者,街道就有5000多人。
仙林街道黨工委以黨建為統領,采用網格化管理,將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融入社區工作,吸引帶動了社區居民、轄區企業、學校、社會組織積極響應,基層黨組織展現出顯著的凝聚力、號召力,街道城市管理考核曾連續62個月在南京市排名第一。
一支街道宣講隊走向全市
十九大閉幕不到兩個月,仙林街道組織的『貫徹十九大,聽總書記話,永遠跟黨走』巡回宣講隊,已經就地宣講70多場,並受邀走進全市黨政軍單位。很多市級單位想請還請不到。一支街道宣講隊,受到全市的歡迎,這並不多見。
宣講隊成員主要是來自小區、企業、高校、社會組織的志願者。他們自發組織起來,圍繞十九大報告精神,編排了詩歌、朗誦、情景劇等形式的35個宣講內容,十九大後不到一周,這支宣講隊就忙開了。
為什麼要請這支宣講隊來宣講?『因為,這樣的宣講,在別的地方看不到。』中天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張琢說,宣講中十九大代表、街道黨工委孫金娣會介紹參會經歷,並報告學習體會,每到一個地方宣講隊都會吸收當地志願者加入,宣講者精神飽滿,參與者也熱情滿滿。
在走進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的宣講中,記者發現入黨誓詞被改編成了歌曲,節奏明快、曲調激昂。現場的十九大知識問答參與者踴躍,一本本作為獎品的十九大報告單行本受到了師生們的歡迎,全場宣講兩個多小時,現場很少有人進出。學校還鼓勵學生參加宣講隊。
目前,仙林街道的十九大宣講學習活動,已覆蓋全部35個居民小區、1700多家駐街單位,有約3萬人次現場參與。
學習十九大精神成為一種需要
為什麼仙林街道各方能積極參與十九大精神宣講和貫徹落實?記者采訪發現,這與當地長期以黨建為統領,采用網格化管理,開展社會共建共享共治有密切關系。
記者聽到喻小萍的發言,是晚上七點多,仙林街道的黨員乾部正在開每天例會。晚上下班後溝通工作,這已是長年的慣例。
會間,身穿黃馬甲的居民志願者們隨來隨坐,旁聽街道乾部的討論。他們有的是來找街道乾部反映情況的,有的是來商量宣講隊議程的,還有的只是想聽聽最近街道在乾什麼。『我們管這個會議室叫「陣地」,是我們街道乾部群眾一起解決困難的地方。』居民志願者張貫雄說。
仙林街道有『萬家歡』『管得寬』『搭把手』等56支志願服務隊,成立了聯合黨支部。志願者們平時是普通居民,是走街串巷化解矛盾的網格員,現在是十九大精神的宣講者、落實者。
『要調動老百姓,黨員乾部先要動起來。』仙林街道辦事處主任歐立祥說,當地創新了網格化管理機制,讓網格成為每一名黨員乾部的『責任田』。7年來,街道乾部聯合群眾,常態化開展『進萬家門、訪萬家情,送萬家暖、結萬家親』的『四萬走訪』,最大限度地幫助解決問題,已累計化解矛盾2萬多件。
服務為街道乾部贏得了口碑,但真正把群眾帶動起來的是黨組織。街道黨工委把黨建融入網格,街道各方就有了互動的『共同語言』。退休黨員陳福珍在單位時覺得組織生活很乏味,現在她卻成了學習重要講話、宣講十九大精神的積極分子。『不學習政策和報告,你去調解矛盾,說不服人家。』陳福珍說,學習成為他們參與街道治理的共同需要。
基層黨組織要做常青樹
如何將基層黨組織的生機活力,化作各方的熱情和動力?仙林街道黨員群眾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要貫徹十九大精神,落實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解放戰爭時期,黨為老百姓分田分地,老百姓用小推車推出了淮海戰役的勝利。今天,黨通過打虎拍蠅提振了人心,更要通過化解矛盾、服務群眾來凝聚力量。』從農業系統退休的居民志願者彭澤民說,凝聚黨心民心,最需要黨員乾部把服務人民落實到行動上。
以服務群眾為目標,仙林街道結合十九大精神的新要求,又梳理出20項重點工作,包括城市精細化管理、水環境整治、為民辦實事項目、『兩新』組織建設等。這都是要發揮組織力量、廣泛動員群眾纔能攻克的『硬骨頭』。孫金娣說,啃『硬骨頭』,解決老百姓最現實、最關心的問題,是街道的中心工作。
江蘇省委黨校教授王世誼認為,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過程,也是黨組織政治功能實現的過程。基層黨組織基礎牢、有活力,黨就有生命力;不斷深化黨和群眾的血肉聯系,把基層黨組織培植成為常青樹,黨和人民的事業纔能不斷發展興旺。
- 『冷資源』助力『冰雪游』2021/01/04
- 依蘭縣堅定產業強縣戰略 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1/09/08
- 網友爆料oner組合岳岳騙p:希望大家追正經明星2021/09/02
- 奧運冠軍張雨霏:隔離期間能打游戲太爽啦!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