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國內  >  國內要聞
搜 索
【改革開放江西印記】尋烏:源頭斬斷污染源 一江清水流向南
2018-08-20 19:54:10 來源: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作者:陳大聖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采訪團記者在采訪尋烏水治理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訊(記者陳大聖)距離縣城9公裡的九曲灣水庫,是贛州市尋烏縣唯一的飲用水源,決定著縣城10萬人口的飲水安全。

  如果水庫裡的水被污染,後果將不堪設想,而這樣的後果曾經讓當地吃盡了苦頭,一度暴發過的藍藻、水華,嚴重影響下游水質,讓當地政府痛定思痛,作出了一系列治污措施。『退果還林』就是其中的一項。

  早些年,由於經濟效益好,尋烏縣大小山頭種滿了臍橙果樹,九曲灣水庫四周的山上同樣如此,雖然為當地百姓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但水庫的水質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由於臍橙一年要打很多次農藥,如果在水庫邊種臍橙,那農藥帶來的污染就會直接排入到水庫中,再加上施肥、水土流失等等,水庫的水質一度變得很糟。』九曲灣水庫所在地三標鄉鄉長曾坤名告訴記者,為了確保水庫水質,從十年前開始,鄉裡就實施了『退果還林』政策,把水庫四周的臍橙果樹全部還原成林地。

  人工濕地公園

  記者在現場看到,如今水庫四周已是綠樹成蔭,再也見不到果樹的影子。『現在水庫裡了養一些植物,還養了鯉魚和鰱魚,對吸附藍藻和水華有很好的功效,最近幾年都沒有再發生過藍藻肆虐。』曾坤明說。

  僅僅消除水庫周邊的污染源,顯然是不夠的。在水庫的上游,有好幾個村莊,住著7000多人,他們所產生的生活污水是水庫水質的另一大殺手。

  為此,三標鄉先後投資中央環保資金3532萬元,建成了一座日處理能力500噸的污水處理站,集中處理三標村、胡屋村和圩鎮的生活污水,並配套建設了2萬多米的雨污管網,管網直接連到了村民家裡,生活污水通過管網進入處理站,經過處理後再流入九曲灣水庫。

  記者在處理站現場看到,從出水管流出的水清澈透明,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這裡經過處理後的水,已經達到了『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GB18918-2002』一級A標准要求。

  生活污水只是上游來水的一部分,要想確保水庫水質安全,必須要讓流入水庫的每一滴水都是乾淨的。為此,三標鄉建設了一個人工濕地,通過生物技術讓上游地表水得到淨化。

  人工濕地景色很美

  據工作人員介紹,該人工濕地有近9000平方米,它就像一個安裝在九曲灣水庫上游的安全閥,所有要流入水庫的水,都會先流入人工濕地,淨化以後再流入水庫。

  九曲灣水庫水好景美

  如今,庫區環境得到了常態化治理,水質也是持續向好,截至到今年7月,九曲灣水庫已經連續27個月達到國家淡水三類水質標准。

  九曲灣水庫治理,只是尋烏縣水環境保護的一個縮影。由於地處贛、閩、粵三省交界處,屬於東江源頭縣,尋烏縣是珠江三角洲和香港的重要飲用水源地。

  處於這樣的地理環境下,尋烏縣確保飲水安全的責任就顯得格外重大。2015年,尋烏縣成為江西『河長制試驗田』,以『河長制』職責落實推進河流水質改善。目前,全縣共有縣級河長8名,鄉級河長31名,村級河長173名,村組河長2311名。

  據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尋烏縣出境斷面水質主要指標年均值為Ⅲ類以上,2017年出境斷面水質主要指標年均值為Ⅱ類以上,2018年1-6月出境斷面水質主要指標年均值為Ⅱ類以上。

責任編輯:遲灝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